2012年第一次去新疆时就得知了杏花沟的存在,4年过去,终于下定决心奔赴吐尔根,圆自己又一个心愿。
新疆之美,无论以何种方式呈现,都从未让我失望。
杏树是一种古老且坚韧的植物,很久以前就已在西域大地展现出迷人的色彩了。它的适应性极强,根入土深,不但能够适应贫瘠的土壤,而且耐旱、抗风,甚至可以忍受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环境。据史料记载,杏的原产地在中国,全世界有8种杏树,中国就有5种。中国西北为杏的起源中心之一,地质年代留下的古老野生杏林遍布新疆,从伊犁河畔到焉耆盆地,从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到帕米尔高原,从东天山北麓到吐鲁番盆地。近300万亩的杏树面积使新疆的杏产量居全国首位,琳琅满目的杏产品在各类果品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而一到春天,杏花就会给广袤的新疆大地带来别样的自然景观。
在伊犁州,最先感知春天的是伊宁市的杏花。买上一盒手工冰淇淋,在喀赞其维吾尔民居里散步,胭脂万点的杏花穿梭在粉刷着伊犁蓝的房屋之间,占尽了春风。在新疆,几乎有维族人的地方就有杏树,而维族的杏树多在有人居住的地方,院子里,马路边,公园里随处可见。天气好的时候,他们喜欢全家一起在杏树下聚会,风吹过,杏花如雪般落下,过不了几分钟,就要用手掸开杏花才能继续。当地人说:没有杏花的春天,就不是真正的春天。
![]()
![]()
几天后,随着春风的蔓延,吐尔根的野生杏花紧跟其上,席卷过草原和山川,开得惊天动地。
吐尔根杏花沟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吐尔根乡,是新疆野杏林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吐尔根是以哈萨克族为主要居民的乡,从伊宁市出发,驱车沿着218国道一路向东行驶,在白色雪山和绿色草地的映衬下,远处的哈萨克族牧民骑马而来,点缀在他们身后的,便是像云朵一样漂浮在山间的杏花。
![]()
杏花的花期很短,从开到落仅一周左右,新疆最早迎来杏花的是吐鲁番和南疆的和田及莎车,然后是喀什至轮台及哈密等地,而拜城、焉耆和新源则要等到一个月后才能等到花期。杏花的开花时间跟气温密切相关,而新疆的杏花又是与风雪联系在一起的,于是能看一次杏花,成了一件莫名难得的事。
往年在4月中旬,吐尔根乡朝阳的山坡上杏花便开始打苞和开花,野杏树覆盖整个半山腰,在初绿的背景下,被鲜嫩清淡的粉色所渲染,从平原河谷渐次开放到山坡上,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可今年的春天仿佛一夜之间就将临了,于是杏花们来势汹汹地爬上山坡,越过山顶,深入沟谷,开得气势磅礴。
抵达沟口,几株淡粉色的杏树点缀在面前的山腰,今年伊犁的春天异常温暖,花期比往年提前了半月之久。山路好走,但坡度并不平缓,翻过一座山,又翻过一座山,带状分布的野生杏林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多个不同高程不同走向的山坡上,与间隔其中的像草原一样的绿地形成对比,同时构造出明显的垂直落差,几乎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过去,都有色彩斑驳,一览无余的视觉效果。
这是一片源自中世纪的原始野杏林,因山地河谷的冬季逆温气候而遗存至今,连绵起伏的山脉间,生长着数以万计的古老杏树,它们的组合分布方式不尽相同,每一处都自成一幅巨画,放眼望去,除了杏树竟不见一棵其他树木。
走进杏花沟深处,可以见到很多上百年树龄的老树,它们长得又粗又大,满树开着遮天蔽日的杏花,甚至遮住了蓝天和高山。开满杏花的巨大树冠,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一片连着一片,共同托出了一座高悬的“空中花园”。
在新疆,这样夸张的风景到处都是,可你看见了,总觉得恰到好处。
吐尔根乡的哈萨克牧民和新疆其他地方的哈萨克牧民一样,世世代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生活。每年春天,他们依然会驮着家当,赶着牲畜开始追逐四季牧场的日子。“哪里有山,哪里就有草原,哪里有草原,哪里就有哈萨克人的足迹”。
![]()
现在,随着杏花沟被越来越多人知晓,这个乡也渐渐发生了变化。牧民们冬天的房子变成了农家乐,开起了商铺,卖起了特产。牧民们的牛羊照样转着场,而一到杏花开放的时节,他们就变成了饭店老板和歌舞演员,骆驼、金雕,马儿甚至哈萨克服饰都成了赚钱的工具,当地牧民因此真正尝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甜头。
短短十几天的游客涌入并不会对偌大的杏花沟的环境造成破坏,大山依然是哈萨克人的春夏牧场,而投入旅游生意的牧民在一个杏花季的收入甚至可以维持全家人几个月的生活。
所以,我并不排斥这样的变化,相反的,更愿意支持这样的改变——热爱爬山的我,还是选择了骑马下山。
下一次的杏花之约,我希望和帕米尔高原上的高山塔吉克族一同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