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腊八,是春节的序幕。 过了腊八, 中国人民家家户户就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准备过年。
一岁之末为“腊”, 意为新旧交替,辞旧迎新之时, 也是古人正值农闲,祭祖祭神的时节, 以求攘除灾祸,祷告来年安康吉祥。
腊八一过,年味渐浓, 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杀猪宰羊。 在外漂泊的游子归乡, 与倚闾而望的亲人团聚, 共话家常,句句都是乡音; 踏上故乡的土地,闻着泥土的芬芳, 让飘零的心暂时有了栖息之所。 这注定了是团聚的时光, 是安详的季节。
腊八里的故事
年关将近,腊八粥香。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刀耕火种,只为果腹。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面朝黄土背朝天, 三百六十五个日夜, 最终的收成好坏, 大部分却取决于上天的心情。 因此,祭祀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收成好,要感谢上天神灵; 收成不好,则要祈祷来年。 腊八里的美食
祭祀供奉之后,粮食不能浪费,
人们熬成粥以自享。 加上年关将近, 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总需要好好犒劳自己, 以迎来年。
而最好的犒劳, 自然莫过于一餐别具风格的美食了。 久而久之,腊八, 成了美食的节日。
腊八粥寒冬腊月,一炉火,一锅粥。
家人围坐,品美食, 话家常,最美也不过如此。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记载: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 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 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 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流传至今,所用食材因地制宜, 各有区别。总之,有米有豆,有瓜有果, 或甜或咸,活色生香,老少皆宜。
腊八面陕西关中地区,素来以面食为主。
到了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一碗腊八面。 以面粉和各种豆类为原料, 和、擀、切…… 一定要是厚薄均匀、宽窄一致的韭叶面。 红豆提前泡好, 腊八一早起来熬汤, 小火慢炖,直到熟烂,入口即化。 中火煮面,葱花爆香。 盛面,浇上葱花,拌上佐料。 只此一碗,足矣。 腊八蒜在我国北方,
有泡制腊八蒜的习俗。 腊月初八,年味渐浓。 家家户户,将蒜拨开,洗净, 放入一个密封的罐子里, 倒上醋腌制。 一些时日之后, 蒜瓣在醋的作用下发酵, 逐渐变绿,以致通身翠绿, 赛翡翠,如碧玉。 辣而不辛,酸而不过, 脆而有声,实在是佐饭之上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