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天长网社区

查看: 227|回复: 0

[心情驿站] 今后的人生,究竟通往何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23 1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Ⅰ什么叫正确的看待自己?
从最本质上讲,如何看待自己根本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说法。



大多数人对于“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这个问题,会在潜意识里会因为“正确”这个词的词性,而希望能得到比较积极的回答。


事实上我并不提倡用“多发现自己身上好的一面”,“多给自己鼓励”“你要多努力”这样的方法来建立自我认知。


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应当尽可能保持客观,理性,贴近现实的评判自己来建立。


假如说【如何看待自己】这个问题有一条评判标准的话,那么唯一的标准应当是:你对自己的评价是否客观,是否符合现实。


如果一个人能够通过给他积极的鼓励而令他对自己很自信,令他对于现实有了积极的期待的话,那么这个人也同样会因为受到消极的暗示而轻易的就将他自己全盘否定,他的自信与对现实的期待也很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和打击。


正如你现在处在对未来的迷惘和焦虑之中,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有人告诉你:【你很优秀,没必要把自己挂在一颗树上吊死。 】


但是实际上你优不优秀那是取决于客观的衡量标准的,你告诉自己你很优秀你很优秀然后意志坚定的出去闯荡,出去尝试了,但是你的能力达不到,你当然又会受到更大的打击,这时候你只会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之中。


正是是因为我们从小所受到的教育,社会给我们的思想灌输,令我们总是在“消极”和“积极”之间摇摆。


当我们消极的时候,别人会告诉我们这是很不好的,所以要寻找积极的方法来改变;


当我们想要成功的时候,你会看到许多励志书籍告诉你那些成功人士都是有着很强大的行动力并且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期待;


当我们失恋、创业失败、被辞退,大多数人第一时间会想怎么,怎样尽快从这种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


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们所受到的教育,甚至是全人类的思维观念里,都在否定现实。


现实是,人的情绪与事物的发展总会有高潮和低谷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悲伤,沮丧,心痛的情绪本来就是合理的,是我们正常的状态的一部分。


但是大多数人对于现实有着错误的认知,他们以为生活应该是快乐多过痛苦,他们以为人生就应该是顺畅无忧的。


因此当他们的情绪陷入低潮,他们就会变得手足无措,无法应对。原因在于,他们本身的情绪是正常的,却因为他们自身观念的偏颇,而导致他们反而无法接受自己正常的状态。


你如果想正确的、清醒的看待自己,那么你最好改掉你以往消极、积极,优点、缺点的观念,你得先把那些先入为主给自己贴的标签撕掉,真正的你才能坦然的展现出来。

否则的话,你自身的观念与你自然而然的现实状态与真实情绪,总会发生冲突和摩擦,从而导致你无法去认清自己究竟是怎样的。


很多人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没有承担生命中不确定因素的责任,所以我们把事物和情绪划分成积极、消极的两个部分,当我们不敢面对现实的时候,就可以用积极的情绪来给自己一些安慰,用消极的情绪来令自己逃避。


比如:你是一个出门远征的士兵的妻子,明天远征的队伍就要回来了。你很焦虑,你不确定你的丈夫能不能活着回来。


有的人会不停的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他一定会回来的,他一定会回来的,他回来后我要做十全大补汤给他补补身子。


通过幻想她的丈夫一定会回来,来缓解她对于丈夫“可能”会回不来的恐慌。


有的人则会不停的给自己消极的暗示:他回不来了,这么多年在外面征战那么多将士都死了他怎么可能例外?所以我还是不要抱着这种幻想了,嗯,他回不来了。


通过幻想事情的结果最坏化,以此降低自己的期待。这样她就不用因为丈夫“可能”能回来而焦虑。


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都是主观意志对于客观现实的否定,太过的积极,那是在自欺欺人;太过的消极,那是在自我麻痹。


唯有尊重现实,去承担现实中的不确定因素,明确自己心理边界之外的东西是你完全无法控制的,这才叫做成熟。


在上面那个例子中,如果那个妻子是个成熟的人,那么她根本就不会去幻想他的丈夫能否回来,她会很平静,根据现实的情况去分析,丈夫可能会回来,所以她准备了热汤和好肉。丈夫可能回不来,所以她准备了棺材与麻衣。


当然她也会焦虑,但她会接受自己的这种焦虑,她明白这种焦虑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慌都是一个人很正常的情绪与心理反应,她不会用心理暗示来自欺和逃避。


接受生命中的不确定要素,接受现实,保持客观,不因主观意志而逃避事实,这不仅仅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原则,也当是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的原则。


因此正确的看待自己就是认清自己,你现在拥有什么?你能做到什么?你能做到多好?你在哪方面做的不好?是否能够提升?你自己是否愿意提升?你的各种习惯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利弊分别是怎样的?哪些习惯可以改变?哪些你不愿意改变?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所想成为的那个人有怎样的衣着打扮?那个人有哪些习惯?那个人倾向于怎样思考问题?现在的你与理想中的你有哪些地方是不重合的?什么事情是能让你坚持一生的?从事这件事你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等等。


(习惯这个词就是指你以往给自己评判的“优点”“缺点”等。“性格偏激”“社交能力差”这本身其实并不能全然的看作是你的“缺点”,你只是习惯于情绪激动,你只是习惯于不和别人交流罢了,把这作为缺点,意味着你在将自己的这种习惯全然的否定,而这种对自身习惯的否定在潜意识里是你对自己的否定。


对于个体而言否定自己是十分痛苦的事情,这就是大部分人为什么很难改正自己的“缺点”的原因。)


Ⅱ为什么做不到正确的看待自己?


我们总是会错误的评判自己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1.个体主观意志与现实的偏差。
例:我是一个歌手,举办了一场粉丝见面会。我以为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为我欢呼,结果见面会上只有不到十来个人参加,我因此很沮丧,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感觉自己唱的歌毫无价值。


例:我在知乎写了一个回答,回答的质量也许并没有那么高,但因为机缘巧合被几个大V一推获得了上万赞,我因此觉得自己非常厉害,觉得自己写的东西非常好。


2.个体对于未来的预测和期待影响了其对自身的评价。
例:我最近看了一本教授PUA技术的书籍,看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帅气如金城武,风骚似吴彦祖,全天下任何一个美女我都能手到擒来。


我因此对自身产生了过高的评估。

例:我和一个身高两米的大块头SOLO篮球,我看到他那么高大的身材感觉自己肯定打不过他,所以我在SOLO的过程中表现很差,由此我得出自己不适合打篮球的结论。


我因此对自身产生了过低的评估。


并且因为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心灵鸡汤,各种人生道理令我们眼花缭乱。


今天听了这个大师的讲座,觉得有道理,打了鸡血突突突突的去战斗了;


明天看了朋友圈的深度好文,觉得说的真好,人生就是要努力啊,又打了一碗鸡血突突突突的去战斗了;


后天在公司被同事否定了,被女友甩了,顿时又觉得人生了无希望,去他妈的努力和奋斗,赶紧拿起佛学大师的书来又放下一切了。


其实很多人总是迷惘,总是找不到目标的原因,在本质上不过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否定现实罢了。


失恋了痛苦难过好了几天,一个晚上你坐在路灯下终于想通了,然后给自己一个温暖的微笑,加油!明天一定会好起来的!你感觉自己好受了一点,就没那么痛苦了;


一直在做着一份你并不喜欢的工作,有天看了一场励志电影你悟了,人生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你要是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必须得先把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做好!然后激情满满的睡下了,幻想着明天的自己在如何的努力工作;


合租的室友总是不注意卫生,上厕所不掀马桶盖,每次你都得忍着恶心擦干净再用,但是碍于面子你又不好意思当面说他。这天看了篇文章,嗯!原来我们要宽容别人才能令自己更幸福啊!然后你觉得自己心情舒缓了很多。


过不了几天你会发现,原来你并没有放下,你还是会想着那个人,明天也并没有好起来。因为你做的不是你喜欢的工作,所以你很难维持激情,慢慢的你还是不快乐,不掀马桶盖的室友也令你越来越不满,每次上厕所的时候你都恨不得弄死他。


你如果想正确的看待自己,想认清自己的本质,你必须先学会接受现实。学会接受现实的前提是,你得先学会诚实的对待自己,不欺骗自己。不欺骗自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如果你不能接受现实的残酷与不确定性,那么你将永远活在自欺欺人的假象之中。


如果你不能正视现实的可能性与机遇,那么你将永远陷入扼杀自我的消沉之中。


唯有让自己的主观意志尽量的尊重、接受、贴合现实,你才能认识到、并且接受你身上真正问题,你才能在消沉与自我否定之中看到真正的希望与改变的契机。


Ⅲ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


1.对自己诚实,停止自欺欺人。
例:你很清楚,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等这些其实并不是能拿得出手的“优点”,这种所谓的优点在现实生活中能给你带来的帮助与益处其实微乎其微,因此当你评判自己的时候,这种所谓的优点就不要拿来安慰自己了。


2.接受现实,保持客观与理性。不再否定现实,不再用积极的想法安慰自己,也不再用消极的想法逃避现实。


例:你今年二十二岁,是军校生,感觉自己既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又在军校里没有多大成绩,自己的家庭背景也并不好。你很忧虑。


但是你没有意识到你因为自身忧虑的情绪而把眼光全部局限在自己不好的地方上。


保持客观与理性的一个前提就是你要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扩大你的眼界。


然后你会意识到你在军校里其实有很多结识人脉的机会,你二十二岁开始醒悟到自身的问题这放到大部分的人身上来讲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你的确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技能,但这并不代表你就没有机会再去学了。


我不提倡积极,但这不意味着我否定一个人要为他的未来努力。


客观与理性会令你意识到在你的心理边界之内的一切都是你可以控制的,在你的心理边界之内你有着无限的机会与可能性。


正是因为你对于你心理边界之内的一切有着最强大的控制力,所以无论你变得多么惨,无论你落到了什么境遇里你都完全有能力,也有希望去改变目前的状况。


3.反思与自我评估。
前面做了那么多的铺垫,都是为了告诉你如何“正确的”,到了这里,如何“看待自己”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因为你根本不需要在意怎样“正确的”、又怎样“看待”自己。


前面我说了,你不要用优点或缺点来为自己的行为贴上标签,你要意识到你的一切行为,一切倾向,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


这个习惯本身并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而是要看的你的各种各样的习惯,哪些给你带来了益处与提升,哪些习惯在损害你,在令你倒退。


一个追求心智成熟的人他会不断的保持令他获益的习惯,改正与削减令他受损的习惯。或者说他知道一些习惯总会令他受损,但他仍然选择保持这个习惯。


只不过保持着这个令他受损的习惯那也是他自己主动的选择,而不是因为他戒不掉烟瘾,抵不住美食的诱惑而不得不屈服于自己的习惯。


所以现在你大概猜出我要说什么了吗?


没错,我要告诉你的是,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无法被定性的,你不可能通过你的习惯,你外在的一些表现来定义你自己是一个积极的人,是一个消极的人,是一个冷漠的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你仔细思考一下这句话,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无法被定义的。


所以,你要如何“看待”自己呢?


不,你根本不需要考虑如何看待你自己,当你希望确定的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的时候,当你迫切的需要让自己能有一个定性的时候,那都代表着你是在逃避现实的不确定。


你要接受现实的本质与不确定,这样你才能认清生活的真相。


你要接受自身的不确定和无法被定义,这样你才不会给自己设限,你才能意识到你的的确确有着无数种可能性,你才能跳出目前这短暂的障碍与问题的束缚看到事实的全貌与世界本身。


然后你才能知道,你的今后的人生,究竟会通往何方。


以上。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