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天长网社区

查看: 903|回复: 3

[百姓话题] 名家专访陈立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13 11: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苏北原名陈立新,天长籍天长人。在那个特殊年代,对于1962年出生的苏北来讲,物资匮乏和教育短缺,似乎伴随着整个童年。大人们忙着阶级斗争,孩子们则游走于课堂之外。在“学工学农”的口号下,生活将大把的时间留给了苏北和伙伴们自由支配。

        苏北在《一个人的文学史》有过这样的描述:“可说的大约我是个顽童。先是钓鱼、滚铜板、非常入迷……跑十几华里的公路,到乡下池塘、沟河去钓鱼,精力出奇的好。”因为县城临近乡村,所以,童年的很多乐趣来自于田野、河流、小街小巷——给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现在回头想,这种自由放飞的生活给苏北留下了完整的生活磨砺和丰富的童年记忆,以致成为后来激发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时代的剧变让无数青年置身改革的大潮中,他们在震撼之余仿佛瞬间长大了,社会变革促使他们直面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年代,直面自己的人生抉择。1979年恢复高考时,他落榜了,1980再考的时候有许多同学已经考上大学了,这对苏北刺激很大,这时候才有紧迫感,有了少年到青年的忧伤……

        夹杂着些许自卑、羞涩、自尊和上进的少年滋味,也伴随着青春期或浓或淡朦胧中的点滴忧伤,备战高考过程中对于经典作家的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苏北关于文学的启蒙。

        后来,苏北得到了一本名叫《中国现代散文选》的书,因为是复习高考的,从“上面”认识了许多著名作家,这应该是最初的启蒙,苏北开始重视写作了。

        1980年苏北顺利招干进入当时的县农行,笔耕不辍,默默追寻着自己的文学梦想。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摸索,处女作短篇小说《老人与小东西》在杂志上发表,

        苏北的第一篇作品,据说是发表在《丑小鸭》上的,当时文学期刊有“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之称,苏北的处女作发表在“四小名旦”的杂志上,那么他的起点也是相当高的。

        从参加工作时新学员培训班到考上电大金融班,苏北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持续升温。也正因为如此,在“天长文学现象”持续发酵的那些年,苏北始终是圈子里最活跃的人。

        苏北在天长时,在这群人中是最勤奋、最执著的,对文学有着一种“殉道者”的狂热与执着,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他有今天的成就,与这两点是分不开的。

        “这时我们已有了一个小圈子。除钱玉亮外,还有丁加胜、王明义、俞礼云等,我们以钱家为据点,有时彻谈文学至深夜,晚上我从钱家西门老街回家,街上没有一个人,在小巷中,听到的只有自己的足音”,苏北曾经反复多次忆起当时的情景。

         这种交流,这种切磋,这种碰撞,是一种真正互相“取暖”。一个人孤独地前行和有人跟你相互提携着前行是不一样的……信息对一个思路的打开太重要了。

        机会向来垂青于有准备的人,1989年苏北迎来了一个改变人生的重要机会,他荣幸入学“作家摇篮”——鲁迅文学院。这里云集了一大批文学新星,其中的大多数日后成了文坛翘楚。

        鲁院的四个月的生活,使苏北终身受益。他不仅汲取了养分,还增长了见识,有了醍醐灌顶的收获,进而感觉到写作的压力……

        文学创作不仅要调动起作家所有的感官、经验,甚至体力,作为一段人生苦旅,更需要作家独自前行。走了一些地方,再加上一些阅读,特别是后来对红楼梦、汪曾祺的阅读,实际上给自己一个打开。在这之后一段岁月里,因异地工作、游历和交往丰富了人生阅历,也打开了苏北的创作思路。

        享有“抒情的人道主义者”美誉的著名作家汪曾祺,在苏北文学历程中至关重要。在当时的皖东文学圈,苏北一经捕捉到汪曾祺的信息,对他的喜爱从此便一发不可阻挡。苏北特别喜欢汪曾祺的书,他信奉抄书一遍胜读十遍,结果就把汪老的《晚饭花集》抄在四个笔记本上寄给了汪老……

        借调北京的那段日子,苏北和汪曾祺交往甚为频繁,在生活和创作上汪曾祺给予苏北无尽的关怀。汪老确实是对年轻人爱护的,对年轻人有着一种宽容、宽厚的爱。

        苏北曾多次奔赴高邮,沿着运河,探寻先生的足迹。从竺家巷、南门大街、大淖巷来到大淖,徜徉在汪曾祺笔下这些熟悉的地方,苏北对每一处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高邮对于我就是文学的延安,是我一个人的圣地”。有人说这叫做爱屋及乌,苏北对汪曾祺笔下人和事的迷恋,其实还要归结为他对汪老文学作品的迷恋。尤其,他与汪曾祺一段师承和交往的经历,给苏北留下了宝贵的人生财富。

        苏北认为,好的作品是有灵性的,俯仰携举,痛痒相关。如同一棵大树本来就应该根脉相通,相辅相成。语句恰似枝叶关联组合,根长起来了,枝杈是互联的,一枝摇百枝摇,一枝动百枝动,它是连成一体的。

        苏北主要是散文和小说写作。他自己说过,小说的写作训练了他对细节的把握,而这一点让他在散文写作中受益无穷。其主要成就体现在散文上。苏北的散文写作涵盖面很广,尤其对平凡世界甚至社会底层人物的描写,目光所及,笔触所至,皆是他对于人情、人性的观察与思考。对生活敏感度,对审美、对生命有热情,之后才会有敏感度,文学最终指向生命和自然,周边的人和世界。

         面对一个作家,我们好奇的不仅仅是他的写作技巧和能力,以及他在文学道路上奋斗探索的历程,还有他自由出入于文学和生活之间的想象力、创造力。

        尽管在外工作多年,苏北始终眷恋着家乡。自己常常眼睛一闭,就能看见家乡的童年,那时候护城河上小桥流水、淘米洗菜的画面。多年来,他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积极为家乡文学事业尽心出力。

        苏北对于天长文学后辈诸如潘纤云、徐祥龙、王道琼等人给予热诚地帮助,给他们写序,写推介文章,积极支持家乡文学创作,扶持文学新人。

        有学者评价说:“苏北是那种会心见性又抱朴守拙的作家。”他的文字心存善意,悲天悯人,温暖和煦,冲淡平和,在对生活的关照中处处可见“爱与美”的痕迹。为文不仅淡雅自然,温润有情,颇有味道,更有汪曾祺的风雅和遗韵。其实,苏北对文学和语言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将自己的个性与真情融入文字,更赋予了作品以灵魂和独特性。

        俗话说文如其人,倒不如说作家内在的精神气质影响了其作品风格的形成。对于苏北来说,他文学品格的养成一方面因为学习汪曾祺,最重要的还是源于自己的性格。

        苏北是个相对单纯而透明的人,他没有太多的掩饰,说话、做事、做人基本是直抒胸臆的,他的文学精神和态度是非常纯粹的……低姿态写作反映了苏北对于生活的态度,这直接决定了他对文学语言明白晓畅的自觉追求。在他眼里,诚恳的写作以及对读者的尊重,在一切创作中,这是第一位的。

        从苏北身上看到了一个作家对文学那份深沉而执著的情感,以及为之锲而不舍、上下求索的精神,而这一点足以跨越文学的界限,让每一个平凡的人为之感动。为文三十年,作家苏北一如既往地坚守在自己的文学田园。人到中年,苏北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对于他的文字和作品我们依然充满着期待。

   
        □周通 秦骏

        汉字既有音律之美,也有造型之美,更有意象之美。因此以汉字为载体,精心构思、巧妙结构出来的文学作品,更像是一幅意境丰富而深远的水墨画。创作分为两种,一种是卖自己的生活,一种是写别人的生活,而真正成为一个职业作家多是写别人的生活。

        ——苏北

        生于60年代,苦难与磨砺伴随童年时代变革,恢复高考开启了他的文学启蒙与文学结缘。他醉心于汪曾祺,学汪之外又有突破,以低姿态写作,体察着人间冷暖,通过长期潜心锤炼,锻造出别样的文学品格。30多年来,累计发表了近200万字的作品,作品先后在《十月》、《大家》、《香港大公报》等报纸刊物发表。著有小说集《蚁民》、散文集《那年秋夜》、《玻璃女孩》、《书犹如此》、《植点青绿在心田》;回忆性著述《一汪情深:回忆汪曾祺先生》、《忆·读汪曾祺》等。曾先后荣获全国报人散文奖、第三届汪曾祺文学奖金奖和“我心中的澳门”征文优秀奖。他,就是中国作协会员、著名散文家苏北。



1452

主题

3万

帖子

4万

河币

翰林文圣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268442

QQ达人歌神戌狗白塔河论坛十周年纪念勋章

2#
发表于 2015-3-13 11:31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
苏北原名陈立新,天长籍天长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2

主题

3万

帖子

4万

河币

翰林文圣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268442

QQ达人歌神戌狗白塔河论坛十周年纪念勋章

3#
发表于 2015-3-13 11:31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
汉字既有音律之美,也有造型之美,更有意象之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3-13 14:06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秦栏 发表于 2015-3-13 11:31
汉字既有音律之美,也有造型之美,更有意象之美

: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