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天长网社区

查看: 2043|回复: 9

[同城互助] 埋没聪明宝宝的四个教育误区

[复制链接]

4345

主题

5万

帖子

6万

河币

翰林文圣

今日天长版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540714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最佳新人QQ达人歌神白塔河论坛十周年纪念勋章戌狗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6 1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

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对此,专家认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

专家介绍说,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专家还说,其实,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个性、气质特色,顺其自然,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误区二:“迷信”智力测试

圆圆快3岁了,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比起来,似乎差一些。

妈妈很着急,买了好几本智力测试和智力开发的书来锻炼宝宝,后来带着圆圆去检查,看看是否有智力问题。结果在测验时,宝宝的某些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不愿意开口发声、没能好好爬楼梯;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妈妈就懊恼不已,不知道是否还要再测试一次。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专家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发展实际,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从而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在其他能力方面的发展。

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的美国权威学能专家梅尔·列文化博士,经过30年的临床研究与观察,提出了八大学习模式,即由注意力、记忆、语言、空间排序、时间排序、运动、社交和高级思维八大系统组成。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关键是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劣势,不要将孩子劣势扩大成“问题孩子”,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去发挥与克服误区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

专家介绍说,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

专家还举例说,“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而且,这些“慢孩子”长大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孩子”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国外学能专家还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这个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去控制他的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误区四: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课堂上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安静地听课——这是所有老师都很喜欢的课堂气氛,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孩子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来扰乱课堂秩序,而这些孩子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的。


这类孩子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孩子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和家长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可以在孩子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其实,注意力集中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创造力非常强,他们的脑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时,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经常有冲动的表现,所以学校就会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受到老师的批评。其实,大人们恰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性。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误区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

专家介绍说,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

专家还举例说,“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而且,这些“慢孩子”长大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孩子”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国外学能专家还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这个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去控制他的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误区四: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课堂上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安静地听课——这是所有老师都很喜欢的课堂气氛,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孩子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来扰乱课堂秩序,而这些孩子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的。


这类孩子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孩子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和家长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可以在孩子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其实,注意力集中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创造力非常强,他们的脑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同时,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经常有冲动的表现,所以学校就会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受到老师的批评。其实,大人们恰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性。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21

主题

3457

帖子

3782

河币

状元

Rank: 8Rank: 8

积分
27254
4#
发表于 2013-5-26 20:24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
学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5

主题

5万

帖子

6万

河币

翰林文圣

今日天长版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540714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最佳新人QQ达人歌神白塔河论坛十周年纪念勋章戌狗

5#
发表于 2013-5-27 11:18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
山雾 发表于 2013-5-26 20:24
学学------------------

不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5604

帖子

6149

河币

大学士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573

白塔河论坛十周年纪念勋章

6#
发表于 2013-5-27 11:38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山西省阳泉市
年轻家长要多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2684

帖子

2983

河币

荣誉贵宾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23037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7#
发表于 2013-5-27 14:12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年轻家长要多看看: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5

主题

5万

帖子

6万

河币

翰林文圣

今日天长版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540714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最佳新人QQ达人歌神白塔河论坛十周年纪念勋章戌狗

8#
发表于 2013-5-27 16:06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
哆来咪 发表于 2013-5-27 14:12
年轻家长要多看看

你先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5-28 12:35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上海市
我看了,心理舒服多了,我家的孩子就是属于上课多动,老师告状无数次,孩子被教训无数次,我被动了无数次,不管与我家孩子能否对的上,今天我看了这个帖,感觉真心的轻松了很多-----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45

主题

5万

帖子

6万

河币

翰林文圣

今日天长版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540714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最佳新人QQ达人歌神白塔河论坛十周年纪念勋章戌狗

10#
发表于 2013-5-28 12:49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
路边一棵草 发表于 2013-5-28 12:35
我看了,心理舒服多了,我家的孩子就是属于上课多动,老师告状无数次,孩子被教训无数次,我被动了无数次, ...

:lol:handshake学以致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