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宣传部 作者:赵永昌
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曾在一个公益广告中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在我市,就有一位乐善好施的爱心人士——张义山。他数十年如一日,不论自己境况好坏,却始终怀揣一颗仁爱之心,关爱特困、奉献社会,以助人为己任,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温暖了一个又一个陌生人。
传承美德 坚定行善信念
张义山出生在杨村镇未庄村一个贫困家庭,弟兄姊妹多,一家生活捉襟见肘。他从小就拾破铜烂铁、春节刻门钱贴补家用,高中毕业后,便骑着破旧的自行车从湖滨拖鱼到县城三圣街一带售卖。
“我爷爷在世时,就爱做好事,当年自家出钱雇人挑塘,造福乡邻,到现在还用着。”张义山自豪地说。有一年寒冬腊月,他刚刚卖完鱼,骑车行驶在电影院附近,遇到一对老年夫妇伸手乞讨,说两天没吃饭了。心软的他当即掏出3元钱给他们,两位老人“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要知道当时的一个米面粑粑才1分钱。
1981年3月,张义山决定外出打工挣钱。他想从南京转车到福建厦门,便买好面包,收拾几件简单的行李揣进黄挎包里,上了汽车。到南京车站后,他立即买好了第二天去厦门的车票,为了省钱,夜里就在车站大厅里打地铺过夜。没曾想,第二天一早醒来,身旁的包被偷了,钱、车票和衣服都在包里。
如同晴天霹雳,张义山一下子瘫在了地上,悲伤失望透顶。人生地疏,举目无亲,他想到了回家。
以前总热心帮助穷人和乞丐的张义山,无奈之下在车站当了一回“乞丐”。大家你五分、我一角地纷纷伸出了援手,帮助这个憨厚的小伙子。终于,凑足路费的张义山踏上了返乡之路……
“世上还是好人多”,尽管南京之行令人沮丧,但在张义山的心里“播下”了助人的“种子”,坚定了做好事的信念。
回乡的张义山跟着姐夫学做木匠,3个月后自己买了一套木工工具,带两个徒弟单干。靠手艺吃饭的他,依然没忘做好事,穷人家来打板凳、小桌子之类的都不要钱;有时上门干了一天的活,瞅着人家不宽裕,工钱也就不要了。“那时工钱一天5角钱,还管饭。”张义山自豪地说。
张义山的木工手艺后来还真派上了用场。1987年,他到河北学驾驶,却缴不起10元钱的报名费,就主动免费给驾校校长、教练家打家具。驾校的人被他诚实的品行和精湛的技术深深打动了,对他便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然而,富有同情心的他,看到同去学驾驶的天长籍老乡被当地人欺负,便不断找驾校校长、主任谈心,请求关照,令老乡们感动不已。
收入不高 助人热情不减
学车归来的张义山经人介绍,给一家乡镇企业开大货车,生活总算有了着落,尽管工资不高,但助人热情却不减。
一年春天的晚上,张义山开着大货车在冶山装满砂石,准备到安乐,途径汊涧205国道边,遇到一对夫妻带个小孩愁眉苦脸地在路边拦车,想把一箱箱蜜蜂运到淮阴,但没一辆车肯帮忙。张义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赶紧把砂石运到安乐,空车折返回来,迅速装箱出发。
因为是砂石路,路又不熟,张义山一路颠簸,终于在次日凌晨到达淮阴。此时,他已饥肠辘辘、疲惫不堪。
激动万分的夫妻俩掏出100元,但看到他们衣衫破旧、满脸沧桑,张义山不忍心伸手,便婉言谢绝。到家时天已大亮,一身灰土的他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1988年,由于肯吃苦耐劳,张义山被聘用到天长交管队,工作是上街执勤。帮人认路过路、救济外地人成了他的“日常工作”。一次,他骑车在北门大桥执勤,遇到堵车,原来是天长酱醋厂的一辆小货车在大桥北头突然失火,燃烧起来,情况十分危急。张义山扔下自行车,跑了过去。由于没有灭火器,他赶紧拦下一辆由北向南行驶的大货车,借灭火器。
因为灭火及时,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但当张义山回头找自行车时,却发现不见了,那可是他省吃俭用攒几个月工资才买的。
发家致富 不忘回报社会
命运总是垂青勤奋的人。张义山后来辞了工作,做起了生意,卖过茶叶,贩过毛竹……近些年,生活逐渐富足起来,穷人出身的他,不忘回报社会,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困难家庭,总三百五百地寄去。
一次,张义山出差到新疆石河子,在宾馆看电视时,了解到当地一位母亲孙秀梅为了挽救患尿毒症儿子李佳的生命,减肥9个月捐肾救子。同样一路坎坷过来的张义山看得热泪盈眶,当即拨打了电视上的联系号码……第二天,他丢下5000元在宾馆吧台,便匆匆离开。
今年4月,心系李佳病情的张义山路过石河子时,特意去他家进行了慰问。李佳一家人见到恩人,激动地拥抱过来,泣不成声。得知李佳换肾成功,他万分欣慰,请全家人到饭店吃饭,并丢下500元作营养费。
因为做生意经常出差,热心公益的张义山每到一处寺庙,总不忘往功德箱捐钱。大到无锡灵山祥符禅寺、五台山佛光寺、南京鸡鸣寺,小到家乡的护国寺、龙隐禅寺、红庙子等等,他都慷慨解囊,累计捐款数万元。
对困难家庭的捐助,张义山更是不遗余力。他两次为冶山镇汴桥村捐款3000元;2014年“五一”劳动节,汴桥村开展文化结对送戏下乡活动,他又出资2000元;该村吴世田、陶桂珍两户困难,他又各送去1000元;连续两年四次资助该村3名贫困学生,送去钱物累计达6000元。
2013年冬,张义山得知天康集团一职工家属患病,当场捐款2000元;今年春,他获悉我市一文艺爱好者生活贫困,送去了2000元;为铜城镇一位患病妇女捐款1000元;今年“六一”前夕,为天长街道长亭村留守儿童捐款2000元……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不论贫穷还是富有,张义山都乐于助人,如果人人都能像他那样把做好事当成习惯,那么再小的善举也能点点滴滴汇成江河,激起奔腾的浪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