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地名大多都既有文化内涵,又雅致动听。 富有江南气息的抄纸巷,锦绣坊,织锦村、唱经楼…… 自带仙气的紫霞湖,逸仙桥,紫竹林…… 还有李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诗中的长干里…… 桃叶渡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是秦淮河上的―个古渡,作为南京古名胜之一,位列于金陵四十八景内。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 如今的桃叶渡,与现代文明共存,周边的美食酒吧艺术馆都值得你走上一遭。 燕子矶 不了解的人听到“燕子矶”这个名字,眼前浮现的是一副春意盎然,燕子蹁跹的画面。但实际上若你登临"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燕子矶头,脚下惊涛拍岸,波涛如怒,豪气顿生。矶头御碑亭一中石碑正面刻有"燕子矶"三个大字,为乾隆皇帝亲自题写,他六下江南,五登燕子矶。 燕子矶也是旧社会里最可怕的“投江之地”,不知有多少人在它脚下葬身鱼腹。陶行知得知此事后,在休息亭边立了两块木牌写着:“想一想”和“死不得”,以此劝解了很多人。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位于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是中国历史最古老而著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 乌衣巷曾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 现在它依旧门庭若市,花灯季从文德桥到走出乌衣巷至少五分钟。 渊声巷 鼓楼区有个渊声巷,这个名字让人想起“渊渊其渊、浩浩其天”的圣人,听起来就有悠远之意、荡气回肠之感。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因为相传此处低洼,雨天泥泞不堪,行人"怨声载道",便称为"怨声巷",后来谐音成“渊声巷”。 这里24小时下楼就能买到价廉物美的大饼油条和各色小吃,这里的烤鸭店、杂货铺、烟酒小店都充满了生活气息。 苜蓿园 苜蓿园南京秦淮区的一处古地名。因广种紫苜蓿得名。 梅花盛开的这个时节,苜蓿园站盛况空前,挤满了去梅花山的人群。苜蓿园可以说是城东的心脏,月牙湖的平静、城墙的厚重、紫金山的胸怀,组成了苜蓿园的生活。 进香河 在南京,有一条路叫作进香河路。但你却找不到一条河叫进香河。但是老虎桥、莲花桥的存在又印证这里曾经真的有一条河。 进香河的名字来源于附近香火旺盛的鸡鸣寺。明代时交通并不发达,为方便善男信女去鸡鸣寺进香,于是拓浚了进香河。但这只是不得已之举,之后进香河便被改为了城市暗沟。 热河路 热河路就像 八十年代的金坛县 梧桐垃圾灰尘 和各式各样的杂货店 热河路有多长,老下关人的记忆就有多长。南京老路的繁华程度,与路边法国梧桐的直径是正相关的,90年代的热河当之无愧的成为了老下关最繁华的地段。 后来热河仿佛被凝结在了光阴里,这里的衰落和萧索是无解的。这里有无数为了生存而奔波的人们,无数汗水泪水在此地挥洒;这里也有奔着探寻李志歌中的“热河”而来的民谣爱好者,充满着小资情调,这里被加上了一层“复古+文艺”的滤镜。 钟灵街 没有考证到街名的来源,想着大约是取钟灵毓秀之意吧。 这棵孤独的树因为一场雪成为了网红,希望它能不再孤独吧。 秣陵路 一带江城新雨后,杏花深处秣陵关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两次路过今南京。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大为不悦,便把王气泄散,将金陵改为秣陵。 秣陵路上有着上世纪时期的建筑群,你可以挑一个午后来这里,脚踏着青石板路,穿过头上方铁丝上挂着各种洗好的衣物被单,慢悠悠地行走在这街巷。 二楼南书房也算南京的网红书店之一了,这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书店不大,简朴温柔又恬静。 它像是城市里一个小小栖息站,像是一个我和你的小秘密。 花神庙 自明朝定都,集天下花匠于此为皇室培植名苑珍卉,极一时之盛。 花神庙村在历史上曾是皇家御用花园。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后,为了让他的皇宫一年四季都有鲜花装扮,下令派人寻找地方专门培育鲜花,选中了城南中华门外两公里多的丘陵地带,这便是后来的花神庙村。 你身在南京的时候, 也许感受不到这些地名的韵味 当你离开南京, 你可能会在人来人往的街头突然想起 我生活过的那个地方有个很美的名字 来源:南京小资生活。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