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一次次地站在山顶,俯瞰大地,身处云层的我窒息般地享受这一切时,我知道,就该这个时候来:在自己最年轻的时候,在自己最勇敢的时候,在自己最疯狂的 时候。不然有些山真的是少一点胆量就上不去,有些路少一点执着就走不到,有些景少了点时间就等不来,有些人少了点寻找就见不着……
我已经回到山东的家中,安静老实地陪陪父母,顺便为下次的出行做计划。
回忆着在西藏的70多天,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刚到拉萨没几天也是《日光之城》那篇刚刚发布,就有U条给我站内信希望我发攻略。那时候我想,很多我想要的答案都还没找到怎么能去回应别人,所以一拖就拖到了现在。对此我很抱歉,跪求大家原谅这个天天就知道钻野地不知道找信号的熊孩纸一把吧。
因为头两个星期一直在画画赚钱,也就在拉萨城里瞎溜达,所以真正的旅行是从7月中旬之后开始的。
我很幸运,前后三次进入当地藏民的家中亲身感受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我一个人走在距离318国道30多公里的一处村子里,没有手机信号,一共6、7家村民。半石半木的住房结构,村子旁边的草场大约有3个足球场那么大,草场的尽头就是高耸的山石了。
那时候我刚刚走完一座野山头,时间在下午6点左右。正在犹豫返回国道的路线,土路上有个看起来4、5岁样子的小男孩咬着手直直地盯着我看。我用汉语和他打招呼他没理我,只是盯着我看。然后没几分钟我就走进了那小男孩住的村子里,然后有个10几岁的男孩突然从一间屋子里出来还喊了一句什么,然后我们打了个对眼,好像我的突然出现吓了他一跳。他怔了一下,两三秒后会过神来,用不熟练的汉语跟我说:请进,喝个茶嘛!然后双手做了个“请”的动作。屋子里出来了一位接近30岁的妇女,也跟着那男孩做一样的动作。想起在羊湖错过的那一幕,禁不住地走了进去。
大一点的男孩用双手给我递来酥油茶,过一会儿,那位妇女就领着刚刚呆呆看我的小男孩进屋了,放下小男孩就熟练地拿出藏刀从墙上一块风干的肉块上拉下一块肉再双手为我递来。她染着高原红的脸上挂着羞涩的笑容,一直对我说:吃,吃,吃嘛~那时为了减轻负重,我的包里并没有带什么像样的拿得出手的礼物,所以喝完茶之后我就开始为大一些的男孩画像作为见面礼,然后把身上剩下的糖果给了小男孩。巧的是,刚画完,当家的男主人就回来了。男孩拿着画看起来还算满意,害羞地对着我说了很多句谢谢。我在喝茶的时候一家人就盯着我看,然后再笑笑,有时候用藏语快速地交流着什么,我也听不懂。男主人回来之后,我才算和他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男主人是十几公里外冰川景区的牵马人和附近的贩马者,会说些汉语但是不多,长子暑假在家,开学了就会回到县城的亲戚家里居住,还在念小学。妻子和小儿子几乎不会汉文。我说我在这附近野徒碰巧遇到,然后拿出相机把我在附近照的的照片给男主人看。男主人很激动地指着其中一张冰川的照片说:我就在这里卖马。男主人问我:你!旅游,一个人?我点头。他也点头说:好!勇敢啊!嗯~~~女娃娃不简单……
其实我和藏民们的交流信息量一直都是些基本信息。那家男主人也就是问,什么时候来的西藏,喜欢什么,都去过什么地方,多大了,家在哪一类的话题。问完我就会翻译给一旁的家人。然后就是男孩一直给我添茶,夫妻俩一直让我吃肉……偶尔没话的间隙,就是我看看他们,他们看看我,然后一屋子人乐呵呵地傻笑~天色有些晚了,外面的风大了起来,女主人就开始拿出牛粪在屋子左侧的炉子里燃火。温暖瞬间塞满了整件屋子,但是大概在8点半左右,天还没完全黑的时候,天空开始飘雨,我知道我今天晚上估计是要呆在人家家里了。我尝试着问:我晚上可以睡在您家吗?男主人说:可以,可以!然后用藏语嘱咐了一句妻子什么,女主人就为我抱来了被子。电是不能久用的,其实村上刚通上电也没几年,而且线路不畅,灯泡时亮时灭,一家人都睡得蛮早。第二天男主人就用摩托车载我去了国道,出门的时候妻和两个儿子一同出门摆手送我这个客人。
羊湖的那次,过去的文字有所描写,此篇不再赘述~请见谅。
![]()
剩下的那次就是王老先生带我去的,是城市里的藏家。两层小楼,见方小院满是繁花。因为是晚上,所以一家人都在,年近60的女主人双手为我和老先生敬茶,只要喝一口老妈妈就会再次双手为我们续上。也只是闲聊,老先生和那家人关系融洽,我也占了个光,吃上了藏家人亲手种的梨~我没怎么讲话,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说最近的身体情况,孩子的学业和最近藏家人的节日什么的,剩下的时间藏家人就开始虔诚地念经,于是老先生就带着我离开了。回去的路上,我们透过并不高的墙体向一家家的院子里看,很容易就能辨认藏、汉人家的区别。汉家的院子了里大多堆放杂物停放汽车或者种着果蔬,而藏家的院子里一定有大片的鲜花和转经筒,墙头堆放牛粪。
在路上行走,总是被好心的司机捡起。九成是藏民,半成是进藏有工程在身的四川人,剩下的就是自驾游爱好者。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有藏民的车主动停下来问你需不需要帮助,而且只要是摩托车,你对他们喊一声:能不能载我一程时,几乎都会爽快答应。而搭乘藏家的摩托车简直是318上最大的享受!天生高原的DNA让他们对过山车般的路况毫不畏惧,藏家的男人又野性十足,当你搭上他们的车就做好惊险刺激的准备吧。在身边驰骋的是世界上一等的美景,他们通常用最高时速行驶,直到大弯道处才微微减速,车上放着高亢的民歌,偶尔他们也跟着来俩嗓子,欢脱十足~~~最后在限速站附近将你轻轻放下,你向他诚挚地道谢,他们也总是给你露一口大白牙说上一句:没事!不客气~~~或者你刚下车,连谢谢还没来得及说就一脚油门留你一个宽厚又洒脱的背影,呼啸而去……留我就在人家背后大喊:一路平安啊!大哥~~
城市和景区的寺庙,我很少停留。因为那些僧人的脸上有着和内地寺庙僧人一样市侩的表情,眼里流淌着贪婪的光,让人浑身不快。但还好,我总在人少的地方久留,所以依然触及得到传统。我在一座县城附近的山林里行走,看见一位僧人在河边驻足,就臭不要脸地凑过去找人家聊天。我们聊得并不久,因为僧人能说的汉语有限,后来才知道那位是山顶一座寺庙的主持!!!额~~~
在柯可西里客栈,我画墙绘,因为构图需要,我在构图的最上端留出了一段空白,很巧的是,客栈旁边的人家请来了附近的僧人前来做法事。王老先生想请其中的一位僧人在我的墙画上写几句藏文。谁知主持亲自留了一句:慈悲是众生心中的阳光。我也好不容易逮着一位通汉文的僧人就嘎啦嘎啦地和人家聊天。人家自始至终一直语调平和,不紧不慢地回答我或浅薄或刁钻的问题,也从未批评我的年少无知。那位僧人的态度和言行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才是得道中人的样子。
在西藏我有幸看到了树葬和塔葬这两种传统的葬礼形式,得知舍利是活佛或者高僧头骨的一部分。天葬我未能一探究竟,我本来已经摸到了天葬地点,但在上山的途中被两位当地藏民拦下说什么也不放行。于是我只是在山脚下看了几眼盘旋的秃鹰便无奈返程,之后再也没机会上去过,这是我在西藏最大的遗憾。
我在身上还剩33块钱的时候在北京中路的一家蛋糕店找了份工作,虽然只做了一个星期。但除了学会三种蛋糕的制作方法以外,还有一项收获。我和小易会时常拎着桶去后院清洗,门口处有一个老旧的破椅子,时常会有一位大约60岁左右的僧人坐在那里讲经,来听经的都是附近居住的藏民。因为讲的都是藏语,所以我能听懂的细节不多。但有一幕我记忆犹新,有一位看起来内心痛苦的中年妇女,跪坐在僧人的侧前方向僧人诉说。结束之后,满脸慈祥的僧人用手轻抚妇女的额头然后开始闭目念经,妇女也开始双手合十闭目听经。末了,僧人将自己的额头抵住妇女的额头为其加持。最后,妇女一脸感激给僧人磕头,又如释重负地离去消失在了人海里……整个过程不过十分钟而已,但你能深深地感觉到一个束缚的灵魂被松绑的喜悦,然后那位僧人又开始了对别一个灵魂的救赎。
藏人都有转山的传统,我在往深山老林里跑的时候总是能碰见当地人,所以认识了几种能吃的野生植物,也知道了哪些路能走,哪些区域是禁区。但凡是佛塔、寺庙、有佛像的石堆,藏民都会习惯性地绕着走几圈,嘴里念着经。当地人是不会从经幡上跨过的,哪怕是已经贴在地上的经幡他们都要捡起然后从下面钻过或者绕行,虔诚不是一点点!在寺庙附近,他们会把经文整齐地叠好缝进布兜里挂在树上祈求赐福。他们随身带着零钱,见到佛像叩拜之后就会把零钱供在佛像前的台子上;再或者带上酥油沫见灯添油,让佛光永不熄灭。我时常在气喘吁吁地登顶之后,看到一位从容的老者安详地盘坐在山顶上,转着手上的转经筒一圈圈地为生命祈祷。我不知道老人家何时上来的,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下山,我只知道他们周身散着柔光,像一尊雕塑,和他们深信的圣灵一起佑着这片土地和这土地上的生灵。
在回拉萨的路上,走着走着就遇到一位孤独的朝圣者,大概70岁左右的样子,一个人三步一拜。我看老人家嘴唇都干裂了,就随手拿出一瓶水,谁曾想,老人家双手合十给了我一个近乎90度的鞠躬,嘴里不停地用藏语向我道谢。因为是老人家,我下意识地在他向我鞠躬的时候向他回鞠了一下,他就又向我深深地鞠躬。我们俩就这么僵持了几十秒钟,到最后我都快哭了。这里的老人没有倚老卖老,当你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会真诚地向你道谢,哪怕你的年纪小到足以当他的孙辈。能深深感动我们的,都是我们生命中深深缺乏、又不可企及的品格……
![]()
我曾经坐在草地上,看着他们跳舞。一圈又一圈,笑声闹声回荡在绿原上。那种从生命力里迸发出的热情,把我的眼烫出了泪……
我呆在西藏度过了这里的整个雨季,看见了无数次彩虹,双彩还有极其罕见的三彩。我坐在好心人的车上行驶到鲁朗附近的山顶公路处,又人品爆棚地看到了雨季里极为少见的金夕阳……
当我一次次地站在山顶,俯瞰大地,身处云层的我窒息般地享受这一切时,我知道,就该这个时候来:在自己最年轻的时候,在自己最勇敢的时候,在自己最疯狂的时候。不然有些山真的是少一点胆量就上不去,有些路少一点执着就走不到,有些景少了点时间就等不来,有些人少了点寻找就见不着……
在西藏70多天的时间里,我真正地从藏家人身上学到了什么才是生活,我也有幸参与到了他们的生活当中。白天的他们放牧、拾粪、唱歌,晚上拜佛、念经、跳舞。他们不玩手机不用电脑,爱的人就围聚在身边,美的景就是他们的家园。在他们眼里,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上苍的馈赠,尤其是老一辈藏民,只要你是客,他们的脸上必定就有热情的笑容,他们的食物可以拿出来和你们分享,他们的家可以与你同住,并对你毫不设防。乡镇上的藏家,他们在自家的院子里和阳台上铺满鲜花,洒遍绿意,让美时刻围绕在周围。你说,藏民粗陋、荒蛮、不会享受,那是因为他们淡漠名利、不重物质。钱大把大把的扔进寺庙毫不心疼,万八千的牦牛说放生就放生了……他们不畏惧生死,他们的信仰要求他们终生行善。他们看起来不卫生的生活习惯是他们需要抵御极酷生存条件的必须。他们无所谓生死,不畏惧伤痛,灵魂的强大与安详是他们终生的诉求。只要他们的神可以降福于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他们可以为此磕下无数次头,转无数的佛塔,念无数的经文……
一个民族到底是文化是根,还是宗教是根,也许到这里他能给你一个回答。西藏是唯一一个没有精神病院的省份。我一直认为物质和精神的高度统一才能形成所谓的文明,可如何取得一个平衡?物欲条件左右下的文化给我们困惑,当我们尝试着思考却又得不出答案时,我们的内心便开始脆弱,病态甚至是扭曲。我们需要一个出口却怎么都找不准方向才会困顿和迷茫。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过一句话:道,是一个化简的过程……藏民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做到了。
我们下篇再见!
【作者自述】我是深蓝扣,我在用自己的方式观察着世界,寻找着感动的故事。我在行走,在经历,在触摸。
有人说:世界太大,我们无能为力。可我知道,只要你敢,你每踏出一步,你脚下的土地就真真切切地被你拥有过。
只要你来,我就在这里,与你分享一切……
【编辑推荐】深蓝扣,90后,有意思吧驻站作者,背包客,希望30岁之前可以一直旅行。通过给游客画人像的方式赚取路费,足迹几乎走遍中国。
深蓝扣目前正在筹划国外游,希望通过出售自己的旅途故事筹集路费。如果你有被她的旅途故事打动,欢迎通过购买她的故事资助她,让她走得更远,经历更多的故事与你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