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天长网社区

查看: 1833|回复: 3

[影视评论]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信仰的角度解读电影

[复制链接]

126

主题

257

帖子

518

河币

探花

Rank: 6Rank: 6

积分
86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5 1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
看了一串关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影评,都写得很好。只可惜绝大多数影评都在钻研这个漂流故事的真相,却忽视了这是一部基于虚构小说的电影。脱离作者、导演意图的所谓真相,从来都不存在。而导演的意图究竟是什么呢?究竟是只为讲述一个故事,还是借故事来宣传一种理念?
李安拍摄这部电影,当然是为了宣传理念,而且这个理念显而易见,便是整部电影从头贯穿到尾的主题——“信仰”。作家访问Pi的原因,正是因为妈妈纪告诉他,Pi的故事能让他“看见上帝”;而Pi的故事,也正是开始于对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信仰,终于他最后的问题:“which one do you prefer?”作家选择了前一个故事,Pi称这个选择是更接近神的道路。
很明显,信仰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主线。可是直到影片末尾,观众们又究竟在哪里看见了上帝呢?比起两个故事的真伪来,“看见上帝”应是更为本质的谜题。可见,必须解读“信仰”这个主题,才能弄明白两个电影背后的“真相”(truth)。
因中国自古至今浓厚深刻的理性思维习惯,使得对“信仰”这个西方文化的主题不太熟悉。在这里有必要对“信仰”这个观念做一些铺垫。
几百年沧海桑田的历史进程中,一系列科学的事件(从进化论到探索地球和宇宙)、哲学的事件(理性精神、怀疑主义、无神论)、政治的事件(宗教革命,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崛起)、经济的事件(资本主义时代的功利文化)伤害了宗教的崇高和权威。随着历史车轮滚动而崛起的无神论,压倒绝大部分西方宗教,成为他们共同的敌人。
然而宗教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并非只有衰亡的一面,它的也同时开展的自身的进化。宗教中最有危机感的有识之士不再把时间浪费在相互间的争论——应该匍匐于哪个神祗脚下,过哪种教义规范的生活,服从哪个教派组织——而是为了一切宗教的利益,在与无神论的惨烈战争中创造了一条名为”信仰“的边界(基督教则是从新教崛起开始),为所有的宗教预留了领地。
“信仰”这种边界性的意识形态,最大的特点便是边界本身。它的一半在理性的领域(reason),一半在精神的领域(faith)。无神论者也会自称信仰(believe in)无神理论,通过以“信仰”为对象的宗教研究来批判宗教;而宗教徒也会探讨”信仰”的理由(cause),通过以“信仰”为主题的思辨来宣扬宗教。
关于信仰最常见的命题有这三个:
1、人类之所以寻求信仰,从来不是因为宗教的种种观念可信(reasonable),而是因为精神世界的根本需要(need),就像物质世界里因为饥渴而需要食物和水一样无神论者如此主张,得出宗教欺骗世人的结论。而宗教徒也如此主张,得出的却是人类需要宗教的结论。
2、有一些事实(fact)是理性所无法解释的(reason),只能通过信仰(faith)去相信(belief in)。用理性反驳宗教,本身就假设了理性能够解释宗教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本身就是错的无神论者认同这个观点,所以说宗教是臆想;宗教徒也认同这个观点,却证明理性无法否定宗教。
3、宗教是信仰的具体形式,人类从宗教里真正获得的是”信仰“本身(基于这个认识,宗教信仰应该是自由的)。且不论神祗的赐福,”信仰“的行为本身就足以让人填补悲欢离合带来的心灵空洞无神论者基于这个认识,批判宗教蛊惑人心、麻痹斗争意志;而宗教徒基于这个认识,却因而歌颂一切宗教对苦难者的救赎。
“信仰”这个观念把人们带入了无神论和宗教最相似的边界,同时也是最能标志两者本质区别的边界。无神论与宗教在“信仰”的疆场上互相杀戮,各自逻辑恰如美国的两党竞选:民主党支持奥巴马连任,是因为“奥巴马要推行医改法案”(感动语气);而共和党反对奥巴马连任,是因为“奥巴马要推行医改法案”(愤怒语气)。
这样,使得“信仰”本身成为一个paradox(悖论),于是符合量子理论的核心“人择原理”。无神论和宗教的是非,在每个人面对“信仰”这个命题时,不再取决于争执不清的“真相”(truth),而取决于各自的“选择”(choice)。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于是真正聪明的无神论者,真正聪明的传教士都不再拘泥于宗教的偶像、派别、组织、教义,他们都知道这对拉拢一个迷惑者并没有用处。真正要做的就是把迷惑者拉到名为“信仰”的边界上,找到一个有利于己方的paradox,然后让迷惑者自己做出选择,就像把智慧苹果抛到亚当夏娃面前,“你吃它,还是不吃?”
电影是无神论和宗教在文化战线上的一个主战场,每个日夜都有无数人的心血和才智在此领域里鏖战。而观众们在被他们向两个不同方向拉扯的同时,还得为电影票买单。
无神论者的电影,要么像国际歌所唱的战天斗地,靠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在斗争中解放自己;要么以科学和娱乐至上,用科学原理和科幻概念解构神话,用屎尿、性、脏话戏谑各种宗教掮客,甚至用电锯、砍刀、机来、虐待妖魔鬼怪;要么把观众逼到深入灵魂的恐惧与痛苦面前,用赤裸裸的绝望来践踏他们对神灵的祈求。
经过这些训练的电影观众,已经很难被宗教的神魔和教条唬住了。宗教一派于是齐刷刷地走上了心灵的道路,不再汲汲于创造神迹或言说教条。而是诱引观众的心灵,让观众遭遇精神的欲望或痛苦最强烈,而理性的判断能力又最迷茫的节点上,来面对是否接受信仰的选择,接受信仰便获得崇高与胜利,放弃信仰就得体验恶与悲痛。这样的剧情遍布绝大多数好莱坞电影。为了避免剧透,就不举例了。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能够说明,李安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传教士。然而他试图传播的不再是传统的任何一种“宗教”,而是一切宗教的边界——“信仰”本身。
为了这个主题,李安要在两个小时的电影中做出大量的解构与建构。他需要解构掉宗教的种种累赘,比如教派、偶像、神迹、教义、传统……抛开坛坛罐罐,留下符合“信仰”观念的精华,因信称义。
Pi童年的笑料就构成了对传统宗教的种种解构。他的信仰很多,从印度教到基督教、伊斯兰教……不仅教义互不相同,还是长期相互杀戮的仇敌。他甚至想不合时宜地受洗。在这个叙事里,互相冲突的宗教观念都在观众的发笑声中的解构掉了,留下来的是“信仰”本身给Pi带来的成熟、稳重,历经沧桑却依然平静。
另一种解构是苦涩的。Pi在面对两场海难时都因宗教而表示出了臣服、祈求乃至疯狂。但这些行为没有丝毫赢得大自然的怜悯,暴虐的现实和残酷的结果让Pi的愚行显得毫无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安对传统宗教中宣扬的恐怖主义似乎颇无好感,毕竟那也是远离“信仰”的。瘟疫、地狱、痛苦、贫穷,这些本就只能让人产生功利性的趋避,恐惧历来通向仇恨,又怎能培养出真诚的信仰呢?
而在另一些场景中,与风暴恰恰相反,李安用极致的美好来联系神迹。或是清澈如蓝天的泳池,或是平静如明镜的海面,或是美轮美奂的星空,或是绚烂夺目的深海生物,又或是让Pi绝处逢生的飞鱼大餐。这些情节都让熟悉西方思维的人特别容易联想到那个词,“a miracle”。Pi的陶醉和如愿以偿,和他在暴风中的无用愚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在恐惧和美好的时候都向神灵祈祷,哪一个更接近真正的信仰呢?
从这些对比中,可以看出李安的执念,他要用这部电影阐述自己对“信仰”的种种诠释。然而在实现对传统宗教的解构和信仰的重构外,最为强烈的对比还是放在了信仰与无神论的paradox上。这便是整个电影最大的谜题,两个故事。
观众实事上在极短的结尾处面对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什么是“可信”,什么是“不可信”?
一个有老虎,有神秘岛屿,有发光的鱼的故事,虽然它对于一场惨烈的海难而言,是非常非常美好的奇幻经历,但种种细节却都超越了人们的“常识”(common sense)之外。而另一个故事残酷、悲痛,却是人们理性(reason)能够认知的事情经过。
当两个故事在很短暂的时间节点里激烈爆发出冲突时,剧中人面临的都是同样的感受:面对一个美好,一个残酷的故事,绝大部分人都喜欢(prefer)美好的那个,李安用美景和一种奇妙的亲情直接塑造了这种“喜欢 prefer”。而另一方面,即便两个故事都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或证伪,但绝大部分人都倾向于相信后一个故事。
剧中人和观众相通的心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类的理解认同(reason)究竟是基于事实(fact),还是基于真相(truth),还是基于常识呢(common sense)?
首先,不是基于事实(fact),因为沉船的原因两个故事都解释不了,所以两个故事提供的事实(fact)都不充分,但剧中人和观众也喜欢前一个故事,倾向于后一个故事。
其次,不是基于真相(truth),因为真相只有Pi一个人知道,甚至长期在漂流中丧失了真实感的Pi自己也未必知道。其他人在并不掌握真相(truth)的前提下,仍然喜欢前一个故事,倾向于后一个故事。
于是引向了一个关键结论,人类的理解和认同,其实既不是因为事实(fact),更不是因为真相(truth),而是基于各自的常识common sense。即便是存在过的事实或者真相,即便它足够美好,只要远远脱离人们的常识,都会轻易地受到质疑;即便不是事实或真相的,即便它足够残酷,只要能够符合人们的常识,都会得到下意识的接受。
这个从中国《山海经》释解就在讨论的问题,对宗教信仰尤其关键。绝大多数人仅仅因为不够理性(reason)而否认宗教,总是要宗教向他们解释各种问题,比如地球的寿命是四千年还是四十亿年、上帝是白种人还是黑人、性别是男还是女……这些都是基于人的常识(common sense)来认可、或否定宗教。人们在这么做的时候自以为正确,但并没有真正拥有事实(fact)或真相(truth)。而并不符合common sense的那个观念,比如宗教的彼岸、天堂、善良、怜悯、宽容、自我实现,却给人带来真实存在的美好或摆脱无法承受的痛苦。
了解这个道理的人,便有能力重新审视对待两个故事的态度。两个故事都没有确定性的“fact”或“truth”,但一个不合常识(common sense)、奇幻美好;另一个符合常识,却异常残酷。你会自由地“选择”(free to choose)哪个?
前一个,便是神的道路,也正是李安所认可的信仰的道路。这条道路上有许多他也反对的谎言(宗教恐怖主义)和旧俗(教条化的行为),但除此之外还拥有美好,这种美好包括面对现实时的宽慰、怜悯、勇气、毅力、依恋、纯净,让Pi能在亲人丧身大海之后,能与一只凶猛的老虎一同生存下去,度过一个美丽而奇幻的漂流故事。
后一条道路,是李安对无神论的质疑。这条路虽然有对事实(fact)和真相(truth)的执着,但却狂妄自大的迷信常识(错误地认为香蕉浮不起来)、并不拥有事实和真相,而且因此陷入无穷无尽的内疚(救不了父母)、仇恨(消灭仇人)、孤独(一人漂流)、绝望(无人可依靠),还要挖掘出人性最恶的一面。要如何选择?
借用另一部经典电影的对白:“Which would be worse?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
说到这里可以看出,拍摄电影的李安最大的意图便是传播“信仰”的思想,和其它同主旨的好莱坞大片殊途同归。那么两个故事的真伪是否是李安心目中最重要的呢?显然不是,他最关心的应该是故事能否把观众引向信仰的边界,要这么做则恰恰不是要给任何一个故事留下一个确定的真相,而是尽可能让观众在paradox面前陷入理性与情感的交战,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在这个状态下选择了前一个故事的人,也就能同样明白 “信仰”的意义:为了拥抱心灵的善与美好、为了能承受现实的恶与残酷,选择了去“信仰”,即便这意味着偏离未可知的事实与真相——这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选择。
本文完
附注:笔者本人是反信仰的理性派。主张放弃对拥有常识的盲目自信,对未知事物阙疑,对残酷的现实保持敬畏,但永远不放弃探索和接受真相的精神。故去彼取此。

1537

主题

3万

帖子

4万

河币

翰林文圣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269765

QQ达人歌神戌狗白塔河论坛十周年纪念勋章

2#
发表于 2013-1-16 19:15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
不错,又占了一个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37

主题

3万

帖子

4万

河币

翰林文圣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269765

QQ达人歌神戌狗白塔河论坛十周年纪念勋章

3#
发表于 2013-1-16 19:15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
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95

主题

5万

帖子

6万

河币

翰林文圣

今日天长版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543793

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最佳新人QQ达人歌神白塔河论坛十周年纪念勋章戌狗

4#
发表于 2013-1-17 16:52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
不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