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生活567 于 2015-9-24 05:57 编辑
16年的黑头户
9月14日,做了16年的“黑头户”之后,唐女士激动地说:“我们娘儿三个再也不是黑头户了!”。
8月初,市公安局某派出所所长在某社区走访时,一位中年男子对所长说,他的老婆孩子到现在还是“黑头户”。所长立即询问了情况,得知16年前,吴某与贵州女子唐某打工时相识后同居了,唐某记忆不好,光知道自己姓唐,贵州人,其他情况一概不知,既没有户口,也没有身份证,因此,无法领取结婚证和准生证。后来,女儿、儿子相继问世,跟他们的妈妈一样,两个小孩无法入户,也成了“黑头户”。这些年来,王某夫妇和家人也不知道去派出所咨询一下,只是多次找到社区和镇相关负责人反映此事,但是,由于时间跨度较长,相关负责人相互踢皮球,致使娘儿三人的户口问题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今,因为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两个孩子无法入学,身患多种疾病的唐某不能得到农村合作医保的救助,一家人很是烦恼。
了解情况后,所长立即指派民警调查核实,要求按照户籍管理的相关规定,特事特办,尽快完善申报手续。连日来,民警深入到社区、居民小组,走访、调查了知情人,收集了相关证明材料,并根据唐某提供的零星信息,通过公安网进行网上核查,终于查明唐某的真实姓名和原来的户籍地址,及时发函给贵州省六盘水市警方,请求当地派出所协助调查、核实唐某的相关情况。
9月14日上午,当地公安派出所发来回函,确认了唐某的真实身份。民警随即出具了调查报告,逐级报批,为唐某办理转户手续,同时为她的两个孩子办理入户手续。
得知自己和孩子的户口有了着落后,唐某一家人激动不已,连声感谢派出所民警的帮助……
民警告诉我,看着唐某一家人开心不已的样子,他的心里却五味杂陈、不是个滋味!是啊,本来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基层的相关负责人如果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的话,及时跟进,早就应该解决了问题!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群众办实事不光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中。推诿、扯皮的恶习和让群众跑细腿、磨破嘴的现象以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衙门作风真的应该摒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