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的传统观念里,持家、立身之本一是耕作,一是读书。耕作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读书为了科举做官,出人头地。我们到皖南的宏村、西递等古村游览时,可以看到许多劝耕劝学的对联、牌匾,比如:“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
河阳村,位于浙江缙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头至少证明这里的古建是货真价实的。我走进一家大宅,看到门上这么四个奇型怪状的字(见第一张片子),同行的无人认识,询问路过的村里人也没人知道。发到万能的微信,有朋友辗转得到答案,说是村里人自己用会意造字法发明的四个字:“耕读家风”。在村里还读到了“耕读人家”、“入孝出弟”、“为善最乐”等文字,感受到了浓浓的民俗古风。村里人大多姓朱,历代民风纯朴,勤奋好学,宋、元两朝出过八个进士。明太祖朱元璋为表彰同姓先人的功绩,还给村里赐了一对“稀罕石”,如今这对宝物还公开摆放在八士门两边。
我想,在当今社会,勤俭持家、勤奋耕读依然是我们应该继承发扬的文化传统。
点击小图查看大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