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 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生活越来越无趣、越来越枯萎。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上个世纪初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期望以审美的力量提升国人文明素质。 这么多大腕这么重视审美的力量。 那么审美都有哪些力量呢?
1 美对人有种天生的吸引力 美的东西对人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 只要你主动地去接近它们, 给自己提供一个相应的环境。 欣赏大师的绘画,看梵高笔下无与伦比的激情, 平凡的生活中也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格调。 人生苦短,每天都在享受美中度过, 是多么幸运又难得的事情! 2 美感能熏陶气质 只有在一个有美感的环境里生活, 才能成为心灵高贵,举止优雅, 浑身散发着美好气息的人。 很难想象在一个毫无美感的环境中, 能成长出举止,气度、谈吐不凡之人。 现在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但是审美水平却依然令人担忧。 一个懂得审美的社会, 才能够孕育出经典的文化、艺术的果实! 3 审美对个人和社会都至关重要 一个人不懂得审美, 便可以容忍自己衣着邋遢, 自己的房间杂乱无章; 一个社会不懂得审美,就会脏乱差, 建筑不美,街道不美,整个城市也不会有韵味。 美育对一个人的修养, 对一个人生活的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品位不是花钱买来 爱美,绝不是一位的追求奢侈,铺张浪费。 无数装修昂贵的房子却毫无美感, 也有匠心独运的人讲朴素的房间装点的非常雅致。 品位不是花钱能买来的, 是常年累月在环境的熏陶下培养而成的。 5 多给孩子接触美好事物的机会 爱美,也不是一件高冷的,难以达到的事。 周末不要宅在家,去爬最近的山, 看最近的海,都是自己接触美好事物的一次机会。 多让孩子接触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象, 带孩子感受自然之美, 建筑之美、诗词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等, 相信这种对美的感知和享受却会藏在他的脸上, 浸润他的内心,伴随终生。 无须刻意,就能轻而易举地在他的生命里发出光芒。 6 品位,才是人的独特之处 而一个懂得审美的人, 就不止是生存,而是在生活了。 去欣赏音乐和诗歌, 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乐器,去绘画, 这些事情跟美有关而跟利益无关, 正是这些在有些人眼里“无用”的事情, 才是我们灵魂的构成部分, 才是我们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在芸芸众生中的独特之处。 7 审美能力决定生活品质 穿着得体,是一种教养,让人觉得舒服。 审美是收拾的整整齐齐的房间, 是出门前精心搭配的衣服, 是朴素的书房里一束鲜花的芳香, 是客厅里一幅不贵但珍贵的画。 审美不是一掷千金,是一言一行、一花一叶、一粥一饭。 8 懂得审美,就会有不一样的眼界 一个不懂审美的人, 即便他才华横溢、富可敌国, 却很难获得精神富足、有幸福感的人生。 他们容易缺乏对美的感知和热爱, 他们对生活没有品质的追求, 他们的内心世界会空虚、荒芜、乏味无趣, 生活对他们只是简单的“活着”而已。 这些都是金钱和才华都无法弥补的人生缺陷。 9 审美品位伴随人的一生 如果一个人有幸接触过真正美好的事物, 这种美好会潜移默化的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变成他对生活的品质要求, 不管他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 这种美好都会伴随他终生。 10 辨别人生中的真善美 蔡元培先生曾经这样认为, 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 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美育中,会引导学生净化心灵, 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