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 茶陶匠人张琳莉 茶陶来自匠心之城00:0013:10 温润的白釉, 似冰柔的美玉。 ![]()
流动的青釉, 似起伏的青山。 ![]()
揉泥、拉坯, 上釉、入窑…… 仅仅挑出几个重要的步骤, 也会让人不禁感慨, 新石器时代古老先民的智慧, 能将一捧不成形的泥土, 变成古拙典雅的陶器。 ![]()
在成都郊区的蓝顶美术馆里, 张琳莉就是这样一个 专做茶陶的匠人。 一做就是15年。 ![]()
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专业毕业, 后又转赴韩国深造。 2009年, 张琳莉为所爱之人来到成都, 开起了自己独立的工作室和体验馆。 ![]()
![]()
在成都独立做陶的她, 有很多与其他陶艺匠人不一样的地方: 不参加比赛, 不赶制客人订单, 也不批量生产; 假如一窑烧坏了, 那么预订的客人只有等。 ![]()
“我做出什么, 便是什么, 但给你的, 一定是当时我所能达到的最好状态。” ![]()
秉持这个原则, 只为不急不徐、 以平常心去做陶。 充分尊重泥性, 才能做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
所以, 当张琳莉的茶陶还在窑中, 很多爱好者就早早预订等候了。 还有很多白领、父母,以及孩子, 争先恐后跑到她的工作室, 一起学做陶。 ![]()
2009年, 在由成都商报发起的活动中, 张琳莉入选成都十大匠人新力量。 名气与口碑之下, 张琳莉一如既往地做着茶陶, 每天在朋友圈分享陶艺和心得, 甚至会贴出烧坏的陶器, 毫不掩饰自己尝试过程中的失败。 ![]()
如她所说:“承受失败,也是做陶的一部分。既然急不得,不如慢下来。” 她坦言自己内心里,并不太喜欢繁华的都市生活,但烟火味也是她生活的另一面。她也像其他人一样穿梭于城市,也有平凡温馨的家庭需要照顾。 这个山东妹子身上,有着外表温和,内心刚强的一股韧性,有着一股安静而专注的力量,和她的茶陶一样,有着一股精气神。 ![]()
很少参加活动, 也不喜欢热闹, 做陶、喝茶、用心生活, 张琳莉说:“如果可以, 我愿意一辈子安安静静地做陶。” ![]()
做出一件具有美感, 具有实用价值的陶器, 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陶器品类之多, 技艺之杂, 里面大有学问。 ![]()
![]()
![]()
比如不同产地的泥土, 会有很大的区别; 甚至同一产地的泥土, 在不同温湿度下, 也会有所不同。 ![]()
如何才能把陶艺精研下去?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顿, 张琳莉决定专注于茶陶, 把它“像一口井一样挖下去。” ![]()
![]()
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却并不简单。 四川并不盛产陶瓷。 没有完整的产业链, 也没有流水线和大规模。 很多原材料, 更是不能直接用的。 ![]()
![]()
比如烧制泡菜坛的泥土, 材料质地粗糙, 烧制温度较低, 并不适用茶陶。 ![]()
所以最初两年, 张琳莉做得最多的, 就是不停地试材料。 ![]()
![]()
尝试不同的泥土, 调整温度、湿度和水分, 对应不同的泥料调制釉水, 详实地记录每一次实验数据。 ![]()
![]()
![]()
从配泥料、揉泥、拉坯、修坯, 到画彩绘、上釉、入窑。 有时候光一种釉水的调制, 前前后后需要花上一整年; 如果前期准备不稳定, 导致几个月的功夫白费也是常有的事。 ![]()
![]()
“那种情况, 毁的是整整一窑, 投入的成本、精力, 全都白费了。” ![]()
![]()
因为手工作品的成品率, 没有流水线那样高, 很多作品的釉色又很敏感, 所以张琳莉的创新, 都要在一次次的调整中摸索。 ![]()
比如星空杯, 刚开始烧制的时候使用大窑, 烧出来的状态很不理想。 经过一遍遍试验, 她发现只能选用最小的窑, 而且一次只能烧制三个。 ![]()
采用四川本土材料制作的冻玉杯, 干净、温润、纯粹, 好像羊脂白玉一般, 釉水自然地流下, 仿佛围在美人颈上的缎袄。 ![]()
冻玉杯对材质的要求也很高: 首先要白度很高的瓷泥, 制作环境不允许有半分杂质。 杯子成型后先要素烧, 就是在不上釉的情况下, 以800℃低温烧成。 假如出窑后有一丁点儿杂质, 便要细心地一一剔除。 ![]()
杯身的弧度需慢慢调试。 保留釉水的流动空间, 让釉水自然流下去, 却不会粘到窑板。 ![]()
“做茶器是急不了的, 每一步都要尊重它的泥性, 每一个环节都要非常用心, 这中间有一点疏忽和怠慢, 烧制后的作品一定有问题。” ![]()
不着急, 也成了张琳莉安静做陶的一种状态, 每天的大部分时间, 她都会用来做陶。 午后偶尔喝茶会客, 周末则教陶艺爱好者, 到了冬天很冷的那三个月, 索性不做陶。 ![]()
![]()
![]()
工作室冬天没有暖气,手碰到水不易放松,这不是一个好的做陶状态。 既然如此,她选择了“冬藏”。 “不是说你一直做,就会越做越好,停一下,看看书,变换形式,换个方式让自己放松。重新再做,会有不同的感觉。” ![]()
张琳莉最希望的, 是自己的作品体现出“精气神”来。 这种中国文化里器物精神, 需要慢慢体味涵养, 才能从手中传达出来的。 ![]()
于是,家里所有的碗盘、茶器、花瓶, 全都出自她手。 闲来读书、养气, 给自己补充养料, 才能让手中的茶陶, 有更好的表达。 ![]()
![]()
![]()
末了,我走出张琳莉的工作室。 从蓝顶美术馆出来,抬眼是葱绿的田野, 蜿蜒的水泥路连接着郊区和繁华的成都市区, 简直是两番光景。 ![]()
![]()
想起我刚进门的时候说,这里很荒凉啊。 张琳莉却笑笑,这里已经离成都市区很近啦,这里安静。 ![]()
心安静下来, 才能出作品。 - END - (图片源自匠人张琳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