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仿,作为《茉莉花》的改编作者而为人熟知。不久前,何老在南京家中去世,享年85岁。
由他从民歌改编而来的这首《茉莉花》,在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作为现场重要曲目;也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曲调还被吸纳进了歌剧《图兰朵》…… 接二连三的世界级亮相,这首江淮民歌的影响力被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苏皖各地由此展开对这首民歌的争抢,各地都称自己是《茉莉花》的发源地。因当初改编作者何仿称,在六合地界发现了民歌母本,南京方面即坚称《茉莉花》已经归自己所有。事实上,包括天长市在内,我省多地民俗专家提出异议,凤阳县史学专家也写出两万字的论文证明,《茉莉花》起源凤阳花鼓。
何仿生前照。(资料图)
事件 《茉莉花》改编作者何仿去世
一说起茉莉花,就会想起江苏民歌。作为这首歌的改编作者,何仿1928年2月出生在安徽省天长市石梁镇。幼时受母亲影响,何仿对音乐非常感兴趣。1941年,他加入新四军,并于次年调进淮南大众剧团。建国后,何仿曾在华东(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二团、华东军区解放军剧院、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写就的作品有《前进在陆地天空海洋》、《五个炊事兵》、《我的名字叫中国》等,而最出名的莫过于这首改编作品——《茉莉花》。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这首改编后的《茉莉花》唱响全国。1997年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茉莉花》作为重要曲目被演奏。此后,众多世界级的亮相让这首民歌引起苏皖多地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2013年9月25日,何仿因肺部感染在南京家中去世。事实上,无论何老生前身后,关于《茉莉花》起源何地,一直争论不休。
起源之争 母本为民歌《鲜花调》
根据何仿自己的回忆,他发现《茉莉花》的母本是在1942年。当时已经进入淮南大众剧团的何仿来南京举行文艺汇演。一天下雨,无法演出的何仿便和战友一起在金牛山一带找民间艺人采风。途中偶遇当地一位老先生。老先生随即操琴唱了一首当地的民歌。只有14岁的何仿立即被打动,随即开始记录学习。据老艺人介绍,这首民歌名为《鲜花调》,也就是后来《茉莉花》的母本。
建国后,1957年南京军区组织大型文艺汇演。在民歌曲目中,何仿想起了当年采风获得的《鲜花调》,改编歌词和部分曲调后,进行演唱。在当年的汇演中获得成功。随后,这首改编作品又被灌制成唱片。进入上世纪80年代,这首歌由苏州著名歌唱家程桂兰用方言演唱,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认知。
“安徽起源”被忽略
“歌是在江苏被发现的,国人印象中也是江苏人最先演唱的,由此这首歌变成江苏民歌也就顺理成章。”对于这样一种说法,天长市原文联主席王明义很不能认同。关于《茉莉花》民歌的起源,现在普遍说法是,母本是《鲜花调》,是一首“流传于六合、扬州一带”的民歌。“从地域上看,安徽天长与扬州、六合一衣带水,按照江苏的说法,民歌的起源就偏偏漏掉了安徽天长,这明显不严谨。”王明义介绍,争论初期时,天长本土民俗爱好者经过研究后,纷纷著文对这种说法予以驳斥。“清末时期,鲜花调不仅在六合扬州很流行,在天长各个乡镇也是耳熟能详。”
明史专家称是首情歌
就连改编作者何仿也说,《茉莉花》这首民歌不应为某一个城市独占。持相同看法的还有凤阳明史专家夏玉润。2006年,凤阳举办凤阳花鼓节。夏玉润经过多方查询,写出两万字论文,考证《茉莉花》真正的起源。“目前掌握的史料看,茉莉花真正的起源应是凤阳花鼓。”
夏玉润提出,按照何仿的说法,《鲜花调》是他在1942年采风时被发现。事实上,《鲜花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根据乾隆年间刊印的《缀白裘·花鼓》中记载,《鲜花调》又名《打花鼓》,是剧中人物在戏剧中唱的一首插曲。“比较一下,两者歌词非常相像,花鼓曲前两段歌词是,好一朵茉莉花,满园的花开赛不过它。本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骂。”夏玉润称,这本是一首借花喻情的爱情歌曲。“采花是代表男子向女子示爱,真正表演时,男女演唱者动作、神态都要更‘鲜’一些。”
来源为凤阳花鼓
另外,夏玉润还提出一条证据。《茉莉花》最末一句:“又怕来年不发芽。”曲调突然被拉长,拖尾至高八度。“这样的曲调风格不会在民歌中出现,而是在扬剧、昆曲中常见,这也说明歌曲真正来源不是民歌,而是花鼓戏。”眼下,夏玉润应凤阳县政府邀请,编写凤阳花鼓书籍。在赴全国各地搜集资料时,他发现更多关于《鲜花调》的史料。“比如道光年间的《百戏竹枝词》中也有相关记载,无论歌词、曲谱,都有相关历史证据,足以证明《茉莉花》来源并非江苏民歌。”
《茉莉花》与安徽 首次亮相江淮大戏院,比江苏早三年
皖东天长市一直以“《茉莉花》故乡”对外宣传。在当地文化人士看来,天长市首次将母本《鲜花调》搬上正规舞台成为最重要的依据。
“最初的演唱者是天长女子娄丽红,当年她才20岁。”建国初期,安徽省在省城合肥举办首届民歌大赛,通过层层选拔,金集镇女子娄丽红脱颖而出,代表天长市文化馆参加了这次比赛。“老人仍然健在,是当之无愧演唱茉莉花的第一人!”这段历史在天长市文化档案里也有所记载。“具体时间是1954年10月,演出地点就在合肥江淮大戏院。”从时间上来看,比江苏版的茉莉花还早三年。天长市一些文化人士认为,这也是证明鲜花调非江苏独有的有力证据。“区别在于,江苏那边唱的是改编版,而我们唱的是真正原版。”
(作者:记者 包增光 责任编辑:何 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