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材料
春节临近抢红包需谨慎 这六类微信红包千万不能碰 [url=][/url] 抢红包需谨慎,需输入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抢 随着春节的临近,小伙伴们又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在抢红包的“事业”上大干一番。但小伙伴们也要注意,与此同时的是各种红包骗局也多了起来,有六类红包千万别碰。 案例一 【抢200元红包,反被盗刷千元】 近日,山东青岛市民邱先生在一次微信抢红包中,因为误信了一个抢红包链接,导致被骗了数千元。 邱先生表示,当天晚上群里有人发了红包链接。“那条链接写着某某公司,我也没多想这个公司是不是真的有,就立即点击了‘抢红包’,然后显示 还抢到了200元钱的现金礼包。”邱先生说,他随即点击兑换取现,但系统却要求输入领奖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等信息。邱先生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 就按照链接上的要求,输入了姓名、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 结果没过几分钟,他就收到网站发来的验证码短信,根据提示,就立即输入了短信中的验证码。但最后邱先生收到的不是红包确认消息,而是信用卡被刷走1000多元的短信通知。 案例二 【微信群里抢红包,反被扣款700元】 河北石家庄大学生小张近日微信抢红包时,不但红包没有到账,自己的银行卡反被扣款700元。 据了解,小张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群里有人在发红包。凭借多年微信抢红包经验,小张下意识地就抢到了一个红包,竟然高达700元。奇怪的是红包内的钱迟迟不到账,小张随后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反而被扣了700元。 据警方介绍,该诈骗为障眼法,此红包非彼红包,虽然在微信中的形象显示与普通红包相同,实际上却是个木马程序,受害人点击之后,银行账户和密码就会被不法分子获取,之后在异地转账,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 此外,“AA收款”是微信内一个基于微信支付的一项应用。与“红包”不同的是,它能以某种名义(如聚餐、活动、班费等)来AA收款。 将微信的AA收款功能伪装成红包,受害者一旦抢到这样的红包,打开红包时会被要求输入支付密码,一输入密码钱就会被转走。(综合青岛早报等) 【这六类红包千万别碰】 1、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 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这种很可能是诈骗。 2、分享链接抢红包是欺诈 有些朋友圈分享的红包,比如送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链接要求先加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点击右上角举报即可。 3、 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 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一起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比如100元才能提现,玩这种游戏很可能只是一种吸引粉丝的骗局。 4、 高额红包不可信 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假的。 5、警惕“AA红包”骗局 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 6、拆红包输密码恐有诈 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发来一个微信红包,拆开时却要输密码,这很可能是假红包。
便民提示:春节临近谨防红包票务网购三类诈骗 内容提要:春节临近,各类诈骗高发。提醒市民,春节期间要谨防红包诈骗、票务诈骗、网购诈骗等三类诈骗。 1、红包诈骗。随着移动互联网收发红包活动日益火爆,红包诈骗也应运而生。不法分子利用朋友圈熟人关系大量发放假红包,由于伪装性极强,再加上存在利益陷阱,市民很容易落入骗子圈套。 提醒市民,一旦看到需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账户等较为隐私的个人信息的红包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很有可能是假红包。而碰到需下载不明软件时要小心,有可能下载的就是木马软件。 2、票务诈骗。诈骗分子利用春运购票、退票高峰期,制作虚假购票网站或恶意购票手机应用,并以低价优惠、抢票迅速等幌子诱骗网民点击或下载,从而实施诈骗。 提醒市民,网上购票、退改票时,切记要前往官网票务网站或可信的第三方购票网站操作,同时购票后要谨防退款诈骗。购票后需注意,所有要求消费者去提款机退款或到指定网址重新填写银行卡信息的均为欺诈。 3、网购诈骗。临近春节,不少电商网站又将开始新一轮大促活动,骗子会通过搜索引擎、聊天工具等方式诱骗用户进入虚假电商网站购物,市民一旦消费,不会收到任何商品。 提醒市民,春节期间网购年货,尽量选择知名可靠的大型电商平台,如用手机购物要用电商平台的官方应用,不要从手机浏览器搜索网站进入。网购年货后,还要特别注意退款诈骗。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提醒:春节临近,这六类微信红包千万别碰! 随着春节的临近,小伙伴们又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在抢红包的“事业”上大干一番。但小伙伴们也要注意,与此同时的是各种红包骗局也多了起来。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jpg 【抢200元红包,反被盗刷千元】 据青岛早报报道,近日,山东青岛市民邱先生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称其在一次微信抢红包中,因为误信了一个抢红包链接,导致被骗了数千元。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gif 邱先生告诉记者,当天晚上群里有人发了红包链接。“那条链接写着某某公司,我也没多想这个公司是不是真的有,就立即点击了‘抢红包’,然后显示 还抢到了200元钱的现金礼包。于是随即点击兑换取现,但系统却要求输入领奖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等信息。邱先生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就按照链接上的要求,输入了姓名、身份证号码和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结果没过几分钟,他就收到网站发来的验证码短信,根据提示,就立即输入了短信中的验证码。但最后 邱先生收到的不是红包的确认消息,而是信用卡被刷走1000多元的短信通知。 无独有偶。石家庄的大学生小张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微信群里抢红包,反被扣款700元。
【抢红包外挂助手深藏恶意,暗藏杀机】 抢红包除了要小心链接外,还要注意当下流行的“抢红包神器” 随着抢红包“大战”打响,为了抢到红包,很多人开始琢磨使用“抢红包神器”。但是,这种抢红包外挂软件就真的安全吗? 据调查发现,大多数“抢红包神器”号称可以帮用户在微信上抢到最大面额的红包,以及在用户不在线的情况下帮抢红包,这让不少“手慢”的用户颇为心动。在帮助用户抢红包的同时,不少抢红包外挂软件还会植入恶意代码,试图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银行卡账号、手机联系人等机密信息,一旦用户允许软件获取这些权限,个人信息就很容易被不法分子上传到外部的C&C服务器之中。 此外,不法分子还会在其中嵌入广告与应用的推送代码(事实上,这也是大多数抢红包外挂的盈利手段),在通知栏、桌面、移动应用窗口中弹出恶意广告,甚至还会在后台默默下载推广应用,耗费用户的流量,造成用户手机费用高涨。 目前,抢红包外挂软件属于微信明令禁止的软件,是难以获得安全认证的灰色软件,因此用户很难找到下载此类软件的安全通道,获得最高系统权限的安卓手机和‘越狱’后的苹果手机会因为此类软件的风险而产生隐患。另外,抢红包软件的原理和代码已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不法分子很容易在其中植入恶意代码,将其封装成为全新的软件供用户下载。
【这六类红包千万别碰】 第一类: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 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的信息,比如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这种很可能是诈骗。而事实上,正规的微信红包,一般点击就能领取,自动存入微信钱包中,不需要繁琐地填写个人信息。 第二类:分享链接抢红包是欺诈 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红包,比如送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链接要求先加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的情况,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点击右上角举报即可。 第三类: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 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一起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比如100块才能提现,玩这种游戏要格外注意,红包页面的开发者是否正规,很可能只是一种吸引粉丝的骗局。 第四类:高额红包不可信 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200元,因此如果收到比如“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假的。 第五类:警惕“AA红包”骗局 业内人士称,此类红包往往对微信AA收款界面进行略微改动,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为是在领红包。 第六类:拆红包输密码恐有诈 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发来一个微信红包,拆开时却要输密码,那就要警惕了。 因为这很可能是假红包,真正的微信红包在收的时候,是绝对不需要输入密码的,还要注意的是有不法分子效仿“双十一”电商发红包的做法,发布山寨网页,借此收集网友的个人信息,或是通过点击量来增加公众号的阅读量,大家最好不要登陆不熟悉,或者是不正规的网站。
【五大类电信诈骗手法】 年底了,为了教大家守住“钱袋子”,警察蜀黍也是操碎了心!近日,蜀黍们梳理出常见的五大类电信诈骗手法,手把手教大家防骗! 1、网络交易诈骗 ◇特价机票:用假冒的订票网站以出售低价机票为名骗取事主转账。 ◇房屋交易:发布虚假出租房信息骗取事主支付“订金”。 ◇网络游戏:以出售游戏币为名,诱骗买家支付“订金”。 防骗要诀:网络交易应选择正规官方网站。 2、冒充客服诈骗 冒充银行、各大网站、航空公司客服以提升信用卡额度、协助办理退款、机票改签等为借口诱骗事主转账。 防骗要诀:凡接到“客服电话”或短信,应核实真伪,不向陌生人提供个人信息。 3、冒充执法机关诈骗 冒充公检法机关谎称事主身份证被盗用或以涉嫌犯罪为由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诱骗转账。 防骗要诀:记住了!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都没设立“国家安全账户”,此类说辞都是诈骗! 4、冒充熟人诈骗 ◇“猜猜我是谁?”冒充事主久未联系的熟人,骗取信任。 ◇冒充亲友,编造各类急需用钱的理由骗取汇款。 ◇冒充房东,要求将租金打入指定账户。 防骗要诀:接到陌生电话,应多方核实对方身份。 5、短信诈骗 ◇冒充生意伙伴向事主发送“请把钱存到XX银行”的短信。 ◇利用“伪基站”或改号软件以“10086”等号码发送短信,引诱事主进行积分兑换。(这招容易蒙混过关,要谨慎!) 防骗要诀:切勿点击可疑的网页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