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天长网社区

查看: 1126|回复: 1

[户外实拍] 印度Spiti Valley,神之领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0 1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Kaza到Tabo的路)

终日穿梭于Spiti山谷的班车,有早晚两班,从库鲁开往Tabo经印藏公路,最终抵达Rampur,在Rampur可以换车去默那利或西姆拉。
票价低得有点不可思议——Kaza到Tabo,60公里,7块钱。


(Local bus)
在车站碰见一个果阿女孩,瘦小的身体背着不相称的大包,一路各国游客见到很多,独自旅行的印度姑娘还是第一次遇到。女孩说她的朋友也经常这样独自背包出游,这并不是多么特立独行的行为。
你看,印度多神奇,你以为它落后它脏它乱女性没有地位,可总会亲眼目睹一些超出认知范围的事情,怪不得那么多人三刷四刷印度。
半路又上来一个德国帅哥——背着Deuter的八成都是德国人。大家目的一样,要去岩石上的千年藏庙Dhankar Monastery。
我们一起在Sichiling村下车,离Dhankar还有18公里,全程上坡,果阿女孩决定在路口搭车,德国帅哥决意徒步。
Dhankar Monastery海拔3890米,山脚海拔约3500米左右,高度差不大但高原爬山着实辛苦,Kaza的老板说走shortcut只要爬1小时就能到。我一咬牙,决定跟帅哥走——要是没碰上他,面对完全陌生的大山,也许我会选择更为稳妥的搭车。


(Dhankar Village)
德国帅哥目测身高1米9,典型的温柔体贴型,每走几步就要问我是否需要休息,说话轻声细语,跟在他身后,特别有安全感。虽然连他的肩膀都没到,但也不能给中国人丢脸,没提出过休息,没喊过累,没拖过后腿,岔路口主动做了几个决定,竟然真的一小时爬到了山顶——我曾以为当地人说的一小时对于外地人来说就得两小时。
每当SpitiValley特有的景观出现在我面前,Spiti的古人就浮现在脑海,这片仅连绵100公里的山谷,它的每一个山口,每一条河流和每一座寺庙都有某种神秘的联系。
Dhankar意为“悬崖上的堡垒”,又有“陌生人不可到达之处”的含义,它的复杂在于,建立在山顶上空300米的尖坡上,是一座真正矗立于悬崖上的堡垒。在这里你可以俯瞰spiti河与pin河的交汇处,可以看到有如月球表面的自然景观,玩具般的房屋。


(Dhankar Monastery)
Dhankar Monastery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12世纪被Nono王国统治者选中做王宫,16世纪充当过监狱角色。17世纪成为Spiti王国之都,由拉达克国王的弟弟统治,当时这片土地最有权力的寺庙,伟大的翻译家仁钦桑布(Rinchen Zangpo)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Dhankar monastery 内部)
现在的Dhankar看上去更像一座废墟,2006年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评为世界上100个最濒危遗址之一。这座古老而复杂的寺庙由五部分组成,包括Kanjur、 Lhakhang和 Dukhang等,其中一座银质金刚等身像,保存在鲜花包围的玻璃坛中。主寺上方的最高峰为Lhakhang Gompa,墙上有释迦摩尼,宗喀巴大师和喇嘛Chodrag的精美壁画。寺院还有Bhoti语的佛经,药师佛壁画和许多从西藏运来的古老唐卡。
山顶又遇果阿女孩,她要在山上住几天再做其他打算,德国帅哥想去更深处的地方徒步,而我要去Tabo。我们在村里的Homestay喝茶聊天后,分道扬镳。
下山本想原路返回,果断马上迷路,从陡峭的沙地滑落,新买的裤子就此完蛋,一瘸一拐找到大路,搭车下山。
不知班车何时到,整条路连颗树都没有,高原太阳的毒辣突然之间变本加厉,没到5分钟我就站不住了。不远处有个土房子,决定过去躲一躲。
女主人正在院里忙碌,我表明来意后在房子旁的阴凉地等车。一会儿女主人出来让我进去喝茶,脱鞋进屋,原来喝茶的意思是吃饭。女主人盛了一盘土豆焖饭,我不断说少一点少一点,他们不太说英语,用手势告诉我多吃点。我看了一眼这个几乎没什么家具的小房间,有点哽咽。焖饭很好吃,奶茶很好喝,男人们吃完饭没有休息就出去干活了,我终于问了女主人,是否该付钱,她马上把脸一沉,摆手说no,我忽然觉得冒犯了她。藏语说了声谢谢,女主人显然听懂了,乐呵呵端着盘子出去了,此刻班车出现了。车上人不多,我找了个后面的位子坐下,想这班车就不能晚来十分钟,回头看那座房子,却见不到一个人。
Sichiling到Tabo会经过很多小村,车开得极慢,走走停停不时上人下人,中间上来两位阿婆,步履蹒跚动作缓慢,售票员全程都没有收他们的钱。直到她们两人相继下车后,坐在前面离售票员位置很近的一位印度小哥掏出钱准备给她们买票,售票员摆了摆手。
Tabo海拔3280米,一眼看去像一座空城,不进来根本无法想像这不起眼的山村藏着世界级文化遗产。因为海拔较低,几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种着苹果树,偶然发现了邮局就进去盖戳,邮局的工作人员问我来这里干嘛,我明白自己又被当成当地人了,解释我是中国人,来Spiti旅游。工作人员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说我真的跟Spiti人长得一样。其实并不是我长得像当地人,而是Spiti人长得像中国人。
与其他建于山顶的Spiti寺庙不同,TaboGompa坐落在山谷底部,它没有遭受人类经历的那些苦难,千百年来通过自己的方式保存着佛教的光荣传统和文化,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堂。


Tabo Gompa由藏传佛教伟大的翻译家仁钦桑布,古格王朝下属西喜马拉雅王国的国王——也被称作 LhaLama Yeshe O'd,于10世纪末藏历火猴年(公元996年)创建,是整个喜马拉雅地区仅次于托林寺(阿里地区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庙,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发源地)的寺庙。当时古格王朝的国王通过建立大型贸易路线将自己的领土从拉达克(现印度)扩大到木斯塘(现尼泊尔),并在沿线建造多座寺庙,Tabo Gompa算是托林寺的“女儿”。古格王朝在重新将印度大乘佛教引入西藏方面作出巨大贡献,通过建立Tabo Gompa巩固了政治、宗教、经济体制,完成了藏传佛教历史上的第二次传播。这些都被写在Tabo Gompa的墙壁上。
Tabo Gompa被泥砖砌成的高墙包围,面积6300平方米,这些城墙厚度将近1米,如堡垒般坚固,正是它们保护着Tabo Gompa几个世纪以来免受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现在有九座寺庙,四座佛塔,许多洞穴佛龛,崖壁中存有一些褪色的壁画,一些僧人依然在这里修行。
主寺壁画在10-11世纪绘成,佛塔建造于13-14世纪,其他寺庙在15-20世纪建成。寺庙内有很多价值连城的唐卡,一些手稿,保存完好的佛像和几乎覆盖每一寸墙壁的精美壁画,这些壁画描绘了佛教历史、大乘佛教的万神殿故事集合。早期主寺内部的壁画为宁玛派,噶当派和萨迦派风格,后期演变为为格鲁派。正因为这些叹为观止的泥塑和壁画,Tabo Gompa又被称为“喜马拉雅山的阿旃陀”。


(泥塑)
1975年遭遇大地震后,Tabo Gompa重建,并在1983年建造了一个新的大殿。现在的Tabo没有太多变化,喇嘛们依然在寺庙里进行密宗仪式,每天早晨6点开始诵经,完成他们的早课。
时至今日,作为佛教传统的保护者,Tabo Gompa依然是整个藏传佛教世界最重要的寺院之一。
临走前去当地人店里吃早餐,一对年轻的美女姐妹开的餐馆,那里有我在整个Spiti吃到过最好吃的羊肉饺子和炒面。那天早晨没有饺子,点了炒面,姐姐说,如果你吃完再走就赶不上班车了。拿着姐姐打包好的炒面,刚到车站,班车就到了,这里的班车不等人,一分钟都不耽搁。
过了一会,售票员开始按个收钱,我问多少钱,他笑而不语,过了很久依然没来收我的钱,我直接把一张500卢比的钞票递给售票员,售票员却问,“你还记得我吗?”我想了想,“天呐!你是我从Manali到Kaza那班车的售票员!”就是他,在挤得密不透风的车厢里把售票员的座位让给我,自己站在无法移动的过道上,我几次提出把位置还给他,他都没同意。13个小时颠簸不堪的路程,没有他,不死也残。
在一再坚持买票的我面前,他笑了,“今天是你的幸运日,我要给你一个Free journey!”从Tabo到Kalpa可不是一段短距离,不行,这让我心有不安,他又笑了,“今天是兄妹节,所有坐车的女士都免费!”说罢得意地晃了晃手腕上的绳子。
后来回去google,8月的确有印度四大节日之一的兄妹节,可他们的习俗是挑选手链送给自己的兄弟姐妹,以传达力量和关爱之情。
你们知道吗?当受到陌生人无私帮助时,内心顷刻间充满能量,满到要溢出来,当行程继续,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你会毫不犹豫过去帮忙,不然内心的能量无处安放。这样的事情不是偶尔发生,这样的事情一直都在发生,这个世界太美好,我根本不想停下自己的脚步,我想一直跟这样的美好在一起。
如今,那些景色突然间都不重要了,我也无法记清每一张脸和每一幅画面有着怎样的细节,这些天经历的一切,就像某种超现实情节,将整个山谷都融化在灿烂的瞬间。
我们是如此陌生,生活在如此不一样的世界,我们又如此相同,在同样的苦难面前,无休止感动。


2#
发表于 2016-2-10 10:04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如我所料,Spiti Valley是一片无人打扰的神之领土。它,不动声色,隐藏在喜马拉雅深处极度与世隔绝的区域里,一千年来几乎未曾改变。
Spiti通常跟Lahaul一起作为“Lahaul-SpitiDistrict”而存在,位于印度喜马偕尔邦北部,但两个山谷中的地域特性完全不同。SpitiValley被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封闭,更加贫瘠、壮丽,又因临近与中国接壤的边境成为一个敏感地带,所有到访的外国人都需要办理内线许可证(Inner line permit)才能通过。可以从西姆拉或库鲁两个方向来到Spiti,无论哪个方向,都是一条漫长曲折的路。
刚走上这条景色无敌却几乎寸草不生的505号公路时我就知道,所有的文字和图片都将无法描绘这座世界屋脊的万分之一。强压着一种对于未知的喜悦坐在千疮百孔的Local Bus里,不顾全方位无死角的尘土飞扬,在不停颠簸的座位上死死盯着窗外,不肯放过每一个画面。


(505号公路,Manali-Spiti)

这里的荒芜可以跟阿克塞钦相比。光秃的高山上不见一丝绿意,深蓝的天空中不见鸟儿飞过,灰白色的荒漠映着遥远的雪山,地上是灰白色的沙砾,连脚下的河水都是灰白色的。只有偶然瞥见的几处错落有致的田野,散落着熟悉的藏式方型房屋,零星可见正在劳作的村民,提醒这里有生命存在。


(505号公路,Manali-Spiti 路边的村庄)
200公里,13小时。
一路蜿蜒,百转千回,平均海拔4000米,全程碎石,路窄到只要对面有车过,必须一方停车另一方才能通过,甚至一方后退几十米。走走停停进进退退,好在天气奇好,没有塌方没有水毁路,天黑之前到了Kaza。




(路过Kunzum垭口,海拔4590米)
没有飞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度,是世界最冷地区之一,所以一年能进Spiti的时间,只有四个月。人们说拉达克遗世独立,可列城有机场,道克什米尔偏僻遥远,可斯利那加也有机场。真正有原始气息的地方,一定交通不便,想看到极致的事物,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哪怕拿不到许可证不得不原路返回也在所不辞。
Kaza位于Spiti河畔相对富庶的地带,海拔3650米,是Spiti的行政首府,最大的村镇和商业中心,早期曾是Nono王国的首都。几乎所有到访Spiti的游客都会在这里停留,渐渐村子越来越大,一些外地人来这里经营游客生意,盖起了很多新房子。



班车停在白塔附近就没了踪影,在周围寻找住宿,意外发现了一家有WiFi提供的客栈。老板肤白貌美,风趣又温柔,耐心回答了我提出的各种问题。店里全是老外,叽叽喳喳的我一个字也听不懂,骑摩托车的居多,还有一部分包车来的,店里食物味道不错,酸奶实在是好吃,每顿都得来上一碗。
Spiti Valley是喜马偕尔邦重要的佛教中心,被称为“喇嘛的土地”。这里的居民有着典型的藏族样貌,语言比起拉达克语更接近藏语,走在路上跟村民打招呼,一句hello没有反应,随口又说“扎西德勒”,竟得到了所有人热情的回应。Spiti曾归属于古格王朝和拉达克王朝,无论在地形气候还是文化习俗上都与西藏极为相似。
来Kaza除了要拜访KeeMonastery和Kibber村庄,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申请Inner line permit。客栈老板告诉我并没有听说过什么关于中国人不被允许的信息,但自从他开店以来也的确没遇到过一个中国人,我只好自己去碰运气,反正permit又不要钱。
早晨起来已是10点半,店里一个人客人都没有,吃过早饭悠哉地来到Assistant District Commissioner’s Office领取申请表,一早就来排队的几个外国人早已等得不耐烦,骂骂咧咧。我去复印好护照和签证回来时,工作人员终于上班了,等了半小时便轮到了我,想了几个对策以备不时之需,结果permit到手得异常顺利,officer连问都没问,直接盖好章登记完就给了我,全程不到5分钟——也就是说,我可以去走印藏公路了!
Kee Monastery离Kaza 15公里,每天下午5点有班车从Kaza开往KeeMonastery,第二天一早返回Kaza。我不想等到下午才出去,也不想在寺庙里过夜,可除了班车就没有其他交通工具了——包车的人有车,自驾的人也有车。我怎么办?
伸出拇指,在Spiti搭车竟然比想像得还要轻松,并且,创造了我搭车史上不可逾越的神话:成功率100%!我拦的每一辆车,都停下来,带上了我。这让我有点措手不及。
搭的车五花八门,有去朝拜的本地一家人,有来旅游的南印人,有包车的外国人,有在这里干活的工人。学会了一句“Julley”,就像在印度大部分地方通用的Namaste,穆斯林地区的Asslamalaykom,藏区的扎西德勒,在Spiti,逢人便说Julley准没错。
Kee Monastery(也写作Ki或Key)海拔4235米,是SpitiValley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寺庙,它的身世,可谓命运多舛:最初为佛教大师阿底峡的大弟子,噶当派的创始人仲敦巴在11世纪创建,为噶当派寺院。14世纪萨迦派上台后被毁,成为萨迦派寺院。17世纪受到五世达赖喇嘛麾下的藏蒙军队的进攻,改建为格鲁派寺院。1820年在拉达克和库鲁的战争中遭到洗劫,1841年又被穆斯林军队严重破坏,同年再次受锡克教军队入侵,1975年遭遇地震……接连不断的摧毁和修复导致了一种盒子状层叠而上的建筑体系, Kee Monastery现在看起来像一座城堡——当初我就是因为一眼看上了堡垒般的Kee Monastery,决意要来Spiti的。


Kee Monastery可容纳250名僧人,设有宗教培训中心和一个食堂,大体分为三层,保存着Spiti地区最精美罕见的唐卡,独特的管乐器以及丰富的古代壁画和高价值的书籍。冬天的时候僧人驻留在神圣的围墙内静心修行,夏天时可以出去同家人在田里干活。Kee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堪布(藏传佛教寺庙的住持),这些较高的宗教头衔只能由日喀则或拉萨的候选人获得。
偶然来到某间屋子,喇嘛在里面忙碌,一位外国人坐着喝茶,这里是为人提供茶水的房间,茶由当地各种草药混合而成,入口极苦,回甘很快,喇嘛说对身体很好。
Kibber村离Kee只有6公里,海拔4205米。我本打算走路过去,可走了不到10分钟,就来了一辆车把我拉上,车里是两个孟买人,他们租了个车还带着司机,背着大长焦相机,一身专业装备,上来就问,“你来Spiti是上学啊还是工作啊?”
“我是来旅游的。”
“旅游??”
“我是中国人”。
“我们以为你是本地人”。
被当成本地人……还真是头一回。
转眼就到了Kibber,独自在村里溜达。Kibber曾是Spiti到拉达克的传统贸易路线,是附近山里最大的村子,房子层层叠叠罗列在山坡,如乐高玩具。村民从Kibber徒步三天,带着他们的马匹和牦牛换取金钱。1992年时Kibber还成立了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用于保护当地的牦牛和雪豹。



Kaza不仅是一个中转站,还是Spiti Valley众多徒步路线的起点,山谷里很多村子都可以从Kaza徒步前往,如komik,demul,kuangma等等。路线不长,不算艰苦,值得前往,在Kaza停留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是老外们乐此不疲的事情。
因为,大山里不为人知的村落,才是SpitiValley最纯粹的灵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