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天长网社区

查看: 2360|回复: 10

[周边新闻] 中九华寺:定远古代人文历史胜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9 1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本帖最后由 新浪花 于 2014-10-9 10:53 编辑

中九华寺:定远古代人文历史胜地
作者: 董书冰


2005.11.冯其庸在中九华寺南少十步遗址考察

中九华寺,在安徽定远佛教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人们需要用山水美景与超然凡尘物化的精神去慰藉自我灵魂,值此盛世之时,研究与开发中九华寺历史与佛教文化更有特殊价值。
甲午盛夏一日,定远县旅游局旅游资源勘查组一行在局长徐学锋带领下,从定远县城出发,沿S311省道西行24千米,到北拐方家花园处,由外山行8千米,就到达了草木茂盛的龙头山下龙潭岩边,再向左,顺备战公路翻山越岭西北行2千米来到大银山南麓,再叉路向北走上3千米,就能到达小寺湾村庄。由远及近的山行,我们可以观赏定远西部大大小小的山峦秀色,品味充满审美情趣的山名,思辨着山间遗存的历史人文信息。
《定远县志·山脉及山峰》(1995年黄山书社版)告诉你定远西部古莫邪山一带,有古老而约定俗成的山名:朝方家花园方向行驶可经过前小山、将军山、马尾山、龙头山,看见尖山、小金山、石头岭、李家顶。尖山西边叫剑山,山南有古老的莫邪寺,剑山西涧之南是小寺湾村庄。庄子南山叫茅山,西山称将军岭,又叫真武山,再向南叫殷家山。从剑山朝西看,越过涧湾山谷,看到了草帽顶;它的东南是龙潭山,再往南看到荒草山,荒草山南边是朱薇山;它的西南方是大王山、小王山、大顶山。
从大顶山向西踏过一道山谷,跨越一条小河,人称狼谷。它的南头为馒头山、火箭山,再向南看到大孤山。从狼谷西行可到达灯山,向南可达枯桃岭。
草帽顶西边山叫长屋山,北叫黄泥峡,峡西叫王山,大王山东北叫望哥楼,北叫尖山,上有一高峰叫火星,另有一稍低峰叫霸王寨。尖山西南叫北庙山(又叫大衣山、大银山),中峰叫九华,海拔312米。其北为主峰——大衣峰,海拔319米,峰后有芝崖洞。它也是古莫邪山脉的主峰之一。其西北叫杈牙山,山下有茶叶寺,还有清风岭(又叫双冠山);其南为正年峰(也有人称正午峰),再南山为独山,其西为枣刺山,西北有围山,西北还有枪杆山,北为米家山,米家山西为代家山(又叫莲花山),其西为结子山,再西叫老棺山。
记载遗漏的山有:大衣山北面有自东落向西的横亘山涧,涧北是狼屋山,海拔340米,与西边的霸王寨山相连,是莫邪山中较高的山峰。狼屋山向北隔一条山谷,就是棺材山和雷打破顶山。古代统称这一带相连的山峰为横涧山,还因为大衣山峰北侧,有一条由大自然形成的流水涧沟,长长的深深的,自东边主峰西来中峰九华,很奇特。大衣峰南有珠子山、羊鼻山;远处还有巴巴山、小麦顶、老黑山、真龙山、黄山等。


11#
发表于 2014-10-9 16:21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你懂的   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0-9 16:20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好好保护   打造好 现在是机会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10-9 12:14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要发掘,再保护!
【小事当慎,小节当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0-9 10:52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中九华寺中的楚泉




中九华虞姬祠大殿台级

清代王溥诗《五峰山——旧传项羽别虞姬于此》:“隔面数峰迥,披云径可寻。山空悲霸气,草冷想虞心。落木依僧定,幽禽卧月深。古今离别恨,流水弄清音。”清代江西按察使,定远人凌铸《游剑山》道:“亘古此山行,踏破山前路。游山人渐衰,山面依如故。”王溥《莫邪山》写到:“山空人迹杳,犬吠碧云深。剑气销为雪,松风击作音。到门寒滴翠,入室昼生阴。若有幽人卧,孤云自古今。”
清代龚起翚诗云:“怅望阴陵道,难招楚霸魂。云迷千树暗,冥合万山昏。子弟兵何在,佳人墓尚存。独怜千古月,犹自照荒墩。”汪之章《阴陵暮耕》云:“常时石户下山耕,见有蚩尤总不惊。龙斗野中风雨过,牛来田上暮烟生。心无机事偶然应,左陷泥中适不平。雨后半犁今自在,行人谁个作疑兵。”
清代吴嘉纪《虞美人花》:“楚汉今俱没,君坟草尚存。几枝亡国恨,千载美人魂。影弱还如舞,花娇欲有言。年年持此意,以报项家恩。”
中九华寺,定远古代人文历史的胜地,它凝聚着莫邪山传奇的历史,撼人的故事。那神秘显灵于此的地藏菩萨,浴血报国的志士英气,都亘古长存于茫茫的莫邪山中。
(定远县城西小学 董书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10-9 10:52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中九华寺遗址-山间开阔地

据《益州草木记》载:有一种虞美人草,人一接近它,便会向人而俯,若是对它唱《虞美人曲》,便会拍节翩翩起舞。人们认为虞美人草是虞姬精魂所化,定远一带艺人依据传说创作了《虞美人小调》,唐时改为《虞美人曲》。《壁鸡漫志》说:“此曲起于项籍‘虞兮’之歌。”后为祠牌,最著名的词是南唐李煜《虞美人》章。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留下了安徽定远人文历史上悲剧美的最美乐章。
北宋名相吕夷简(安徽寿县人)在察看了阴陵城北莫邪山中楚汉争霸战场后,感慨赋诗道:“地势分两派,天方斗二雄。”宋代梅询《阴陵》:“龙虎相驰逐,干戈事战争。千里汉围合,一夜楚歌声。凄凉七十战,散漫八千兵。失路欺田父,穷途遇灌婴。天亡终不悟,览古亦伤情。”
苏轼过定远时作《濠州七绝·虞姬墓》:“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仓皇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郑君。”苏辙也赋诗云:“布叛曾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至今穷。艰难独有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宋无名氏《念奴娇·题项羽庙》:“垓下兵稀,阴陵道狭,月暗云如垒。”
宋代诗人范成大《虞姬墓》:“刘项家人总可怜,英雄无策庇婵娟。戚姬葬处君知否,不及虞兮有墓田。”宋卫夫人所作《咏虞美人草歌》:“鸿门玉斗纷如雪,十万降兵夜流血。咸阳宫殿三月红,覇业已随烟烬灭。阴陵失道非天亡,刚强必死仁义王。英雄本学万人敌,安用惨戚悲红妆。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先逐剑花飞,新血化为原上草。芳心寂寞寄寒枝,旧曲闻之似敛眉。怨悒徘徊愁不语,恰如初听楚歌时。清魂杳杳今谁主,玉骨他年耻为土。会当移植汉王宫,更伴尊前戚姬舞。”
明代谢肃《虞美人歌》:“美人已为英雄死,乡里犹绵岁时祀。楚云为雨几千里,似洗重瞳垓下羞。山河百战椎图丧,顾妾何劳悲玉帐。宝剑临危妾自裁,素心不贰君应谅。顾从跃马出重围,艰难又渡淮西涯。终将血染原上土,空余碧草春离离。我忆从军经此地,南公慷慨言遗事。香魂一断招不来,今日荒祠堪重哀。
明代叶志淑《阴陵城》:“阴陵城北小村西,旧说重瞳向此迷。今日偶经征战地,残阳古木任鸦栖。”明代冯梦龙诗道:“陈平逃去范增亡,独有虞兮伴剑芒。喑哑有灵须讼帝,急将舞草变鸳鸯。”杨兆君《虞美人》词写道:“楚歌声中愁云起,夜帐明灯里。振衣献舞拭龙泉,拼取一片热血洒君前。顾骓无语军情变,似雪刀光乱。桃花片片堕东风,化作源头芳草泪丝红。”易学幼《咏虞美人草》诗道:“霸业将衰汉业兴,佳人玉帐醉难醒。可怜血染原头草,直至如今舞不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0-9 10:51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中九华寺上的山中幽洞

革命战争年代,在定远与凤阳交界地带古莫邪山——建立了凤阳山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张云逸、谭震林、罗炳辉、魏文伯等人,同战友孙传家、杨孝椿、黄岩、周依冰、郑锐等革命志士,领导新四军游击队在凤阳山坚持游击战争,与日本鬼子、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激烈战斗。1941年前后,定远县与定凤怀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机关移驻靠山古阴陵一带,大批热血青年积极投身革命,为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安徽省人大原副主任郑锐同志,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坚持风阳山革命斗争游击队主要领导人之一,曾重创日军,击毙汉奸,威震敌胆;曾护送皮定钧旅中原突围北撤,接应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共产党游击支队的革命战士时常驻扎在大衣山中九华寺,在很多间破旧的禅房中宿营,伺机出山到定远西卅店柳树行、七里塘柏家圩等地歼灭日军。
中九华寺一带悠久的历史,神奇的山色美景同地藏菩萨栖灵于此的佛教胜境,融为一体,留在了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心底,给人不尽的遐想。
《史记·项羽本纪》载霸王同妻子虞姬在定远莫邪山中诀别的场景:“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唐朝张守节注《史记》引用《楚汉春秋》虞姬和辞:“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首《和项王歌》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首五言诗”。唐高适有:“出重围以狼狈,至阴陵以踌躇”。
阴陵城北10千米莫邪山中有大刀场,即项王穷途遇灌婴,虞姬饮剑殉国成仁地。前有真龙山,后有大银山,人赞虞姬“头枕真龙山,脚蹬大银山”。大刀场四周山上遍布着似坟墩的石垒,相传是楚汉两军对阵时的防御工事。大刀场附近有楚泉、汉泉、马刨泉、珍珠泉,是两军对垒时用水的山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0-9 10:51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中九华寺留下的遗迹-红片石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六》:“普通五年……九月,甲申……定远将军曹世宗拔曲阳;甲辰,又拔秦墟,魏守将多弃城走。”也有资料记载,梁武帝普通五年,九月,甲申(即九月初七日),梁朝彭宝孙攻取了檀丘。辛卯(十四日),裴邃攻取了狄城;丙申(十九日),又攻取了甓城,进驻黎将。壬寅(二十五日),北魏东海太守韦敬欣献上司吾城投降,定远将军曹世宗攻取了曲阳;甲辰(二十七日),曹世宗又攻下了秦墟,北魏的守将大多数弃城逃跑。我们可以说,公元524年农历九月初七日,梁朝将军定远侯曹世宗攻取曲阳后,实现了定远全境东城、阴陵、曲阳三县的统一管理,隶属于南朝梁朝辖区,稍后梁朝在此设立了定远县,至今正好1490年历史。梁朝开国皇帝武帝萧衍痴迷于佛教,三次舍身寺院,积极宣扬儒、道、佛三教同源说,称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为“三圣”。研究表明,自南朝梁武帝始,历代各朝皇帝还大量赏赐寺院土地,积极扶持佛教事业,通过出租或者役使依附他们的农民,经营商业,发放高利贷等手段聚敛财富。梁朝有寺院2846所,僧尼82700人,北魏国都洛阳就有寺院1367所,江北地区有寺院3万所,僧尼200万人。这其中包括定远县众多寺院在内。隋文帝曾多次下诏在各地兴建寺院、佛塔,招请和剃度僧侣,组织翻译佛经。唐太宗还下诏全国:“交兵之处”建立寺刹,“给家人(隶属农民)、车、牛、田庄,并立碑颂德”,以此来笼络人心。《定远县志·佛教》记载:“南北朝时在凤阳山南麓一带有寺庙120余座。其中,闻名全国的就有能仁寺、莫邪寺、中九华寺、禅窟寺、苏禅寺、西山寺、滴水寺以及羊公庙、宰王庙、槐树庙、虞姬祠、霸王庙等。方圆几十里,寺庙排列错落有致,成为香火鼎盛的佛教胜地。中九华寺是诸多寺庙群中规模最大,风景秀丽的一座古刹……《中国寺庙大全》记:中九华寺,又名‘五峰禅院’,系南北朝时宗本僧修建,因毁于兵燹,宋时重建。到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又改建了山门,后毁于战乱。至今在残垣断壁中尚存一青石古碑,上书:‘改建中九华山门碑记’,系中九华寺住持比丘僧法灯大师于乾隆年间改建山门时所立……走访古寺附近山野老者,仍能回忆起当年佛像千尊,晨钟暮鼓,百僧诵经,香火不断的情景。”中九华寺庙在佛教的发展中应运而生,初建于南北朝时期,繁荣于隋、唐大一统,兴盛于元、明、清三代,毁灭于民国五十年乱世。明代王衷《登五峰山寺》写到:“偶经栖佛地,碧草冷云峰。梵语落尘虑,龙宫起拜容。拈花初见月,隔水忽闻钟。独坐山房静,潜风度竹松。”《人文景观》书载:“中九华寺是阴陵古城周围诸多寺庙群中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一座古刹……寺之左侧有水月庵,山腰有‘明泉’、‘楚泉’、‘汉泉’、‘珍珠泉’……在五峰山脚下有一流泉,名曰:‘珍珠泉’”。地方史志里的中九华寺,在儒、道、佛逐渐合一的南北朝与隋唐时代,依道家“九九归一”法则,建殿宇九十九间,包括传统主祭英雄烈女纪念建筑物——霸王庙虞姬祠。山深幽静,殿宇禅堂,历史厚重,风景独好,游人如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10-9 10:51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中九华寺后项羽庙与虞姬祠遗址

我们从原路返回山脚下,经小寺湾村庄北上,顺珠子山西涧古道,穿山走林约一里,来到大衣山中峰九华山南脚下——一川静谧的山坳。只见梯田七八重,渐行渐窄,开阔处约有十亩,种有西瓜,植有树木。粗糙灰红的片石,丛丛叠叠,遍布田角山坡,屡遇寺庙墙基,昭然可见。这显然是中九华寺上百间建筑物遗存的墙体——古老的石料,大约有300米之深。
在山坳尽头的乱石中,我们找到了一口用水泥封闭的供自来水的泉眼。这就是著名的中九华寺僧侣与信徒用水的阴沟洞泉——古代的“楚泉”,书中说位于小寺湾村庄北面山沟,羊鼻山西边。《定远县志·名胜》载:“中九华寺……寺左侧有水月庵,山腰有明泉、楚泉、汉泉、珍珠泉,泉水突突,清澈见底,大旱不涸。”黄山书社版《人文景观》述:“楚泉、汉泉、珍珠泉,泉水突突,长年不涸。”大衣山上与山下寂寞无名的山泉,因楚汉争霸历史而名传古今。自楚泉至北边山下陡峭处,约有百米见方开阔地,树木茂盛,荆棘丛生,乱石纵横,依然可寻祠庙基础所在。人道是,“虞姬死所”“霸王别姬处”——霸王庙与虞姬祠就建在此处。
莫邪山中多么善良,多么忠义,多么有审美观念的定远人,把一代忠义英雄和忠贞烈女的纪念馆——霸王庙与虞姬祠建在霸王夫妻同楚军将士都曾吃过水的楚泉旁,建在恩爱夫妻生死诀别,虞姬饮剑成仁殉国地——“五峰山麓,霸王别姬处”!给每位来此朝拜英雄与祭奠烈女的后人,沉痛的心灵震撼,挥之不去的家国情怀,揪心的遥想与怀念;羡慕美人只伴英雄,慨叹天人之际难违,伤感历史之月常缺。风流千古的绝代佳丽虞美人,只缘“仓皇不负君王意”,忠贞饮剑成绝响,震撼着一代又一代善男信女的心。虞姬已经成了古今善良、多情、多难、贞节的钟情男女心祭的女神,像西方神话传说中的美女神,滋育了很多德、才、貌出众的圣洁女人。所以,至高的“霸王别姬”凄美故事永远传唱在中国人心灵的深处。时空虽逾二千二百多年沧桑,霸王庙与虞姬祠大殿石基依然完好,而且还有殿前石雕之类遗物传于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10-9 10:51 |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中九华寺后山上的幽洞

向导领我们攀登上东北500米外的中峰九华。放眼四方,群山逶迤,似朝拜佛祖的云云众生,北面的霸王寨峰也如中等个头的老者,昂首向我们张望,数十里外辽阔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东望70里外定远城,高楼林立,似幻确真,如海市蜃楼;西看60里处炉桥盐化产业园,电厂烟囱如鸡腿菌菇,白烟袅袅,厂房处处。如果天高云淡,人在九华峰上还可以看见西天的九龙岗,北方的蚌埠市,东北的凤阳城。距离九华峰约二三里外的东北方有火星峰与大衣峰,因天气炎热,我们没有去往。向导介绍,霸王庙、虞姬祠与中九华寺遗址就在大衣山中峰九华山下的山湾里,因寺建在“中峰九华”山脚而名之为“中九华寺”。“九华峰”可理解为绚丽而多姿多彩的山峰。古碑《改建中九华山门碑记》传:佛教大乘教派创立菩萨——地藏菩萨,受佛尊释迦牟尼之嘱,在佛教衰落至弥勒出现之前,现身六道,普渡天上以至地狱一切众生。地藏菩萨在一吉日显灵现身于中九华寺传道,因此,寺庙香火甚是旺盛。它同青阳九华山和凤阳九华山在参禅悟道上有相通之意。山势陡峭,游人不能从山顶直接到达,只能返回原路。
据史书载,东汉年间,莫邪山南10千米洛涧水边,有座繁华的九江郡治阴陵城,发生了阴陵人徐风、马勉大起义。他们占据大衣山一带深山为王,做皇封将,持续战斗不短时间。唐朝末年,黄巢与王仙芝农民起义军在莫邪山中会师,与朝廷的军队展开激战。《明史·太祖本纪》记载:“(元至正)十三年春(1353年)……(太祖)独与徐达、汤和、费聚等南略定远。计降驴牌寨民兵三千,与俱东。夜袭元将张知院于横涧山,收其卒二万。道遇定远人李善长,与语大悦,遂与俱攻滁州,下之。”朱元璋自钟离南下略地定远,首先收编就是定远西部昌义乡北三十里莫邪山中,驴牌寨的三千起义民兵,又击败了东边三十里横涧山中(今大衣山一带)元军守将,收编了二万人马。称帝后,朱元璋经常说自己是“发迹于定远”,南京明孝陵大金门四方城中,有功德碑记述此语,即指发生在大衣山一带的人文史实。
新编《凤阳县志》载:“楚汉战道:自临淮关东霸王城(古为钟离城),经府城、官沟、曹店、南山的霸王寨,至定远县西部阴陵,全程约一百一十里。这条路是项羽垓下兵败南逃的路线。”北宋李昕《九域志》提出:“阴陵城北,项羽迷道于此,盖虞姬死所。”清《定远县志》说:“中九华寺,位于定远县城西北六十里,五峰山麓,霸王别姬处。”明《定远县志》又说:“中峰九华有霸王庙及虞姬祠。”我们从方志中可知,在大衣山中峰九华山下,于“虞姬死所”“霸王别姬处”,建有霸王庙与虞姬祠,南北朝梁朝时,又创建中了中九华寺。后人沿袭古人习惯仍然把大银山叫作“北庙山”或“大衣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